挂了电话,骆帆先是去了趟三楼教室办公室,一进门只看到张齐琦伏案工作。
张齐琦语气淡淡地告诉他:“小何去上课了。”
说完继续低头处理工作,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骆帆没有再多问,他走近何嘉黎的办公桌,掏出钥匙放在桌上,转身就准备走,突然想到还是该留个字条,又回身坐下,往前拉了拉椅子,从笔筒里抽了支笔。
按动笔头,他扫了一圈桌子,没找到一张草稿纸。
他开始犯难,一下一下地按动笔头。
张齐琦听不下去,冷不丁的一声:“你们是八十年代的笔友吗?”
说完翻了个白眼又低头做自己手头上的事去了。
他和张齐琦交情不深,每次说话对方都夹枪带棒的,今天居然那么反常主动搭腔,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你手上的板砖要是没用就给自己一下,等睁眼他就回来了。”张齐琦推了推眼镜框,还是那么刻薄。
骆帆低头一看,不禁感慨自己脑子短路,居然想到写纸条也没记起来发消息。
刚打开手机,他觉得自己不是脑子短路,是线路烧断——他没有何嘉黎联系方式,他完全忘记加联系方式。
犹豫了一会儿,他谄媚开口道:“张老师,我把家里钥匙放在桌上了,等何嘉黎回来你帮我跟他说一下 ,小的这个是家里钥匙 ,饭等我回去做。”
他语气近乎讨好,一边说着,一边朝门口后撤步,说完最后一句,刚好跨过门槛,挥挥手留下一句“谢谢张老师”就没了影儿。
张齐琦不语,暗自吐槽:“难怪一把年纪还没人要,这么久没加上联系方式,连找人要联系方式都不会。”
张齐琦认识骆帆快二十年了,几乎是骆帆跟着骆母刚搬过来就认识了。
两人甚至初高中一直一个班,高三毕业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又刚好上了同一个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都选择回乡,在隔壁镇任教,当了同事。
三年前慈县第一小学校长要退休,年纪一把精力旺盛 ,想法一天一个,退休后回张家屯竞选村长,到处拉投资,在密边镇建了第一小学,一番豪情壮志挖原学校墙角,可惜同事们都上有老下有小,只剩他们两个同村的二十四五的年轻人跟着他调了回来。
照理来说,骆帆和张齐琦,就算不按村口几个爱聊家长里短的老太太的想法变成两口子,也不该是话都没搭过几次,比普通同事关系还要差一点的人。
说两个人没缘分,又走哪儿跟哪儿,说有缘分吧,这么些年一直没多熟。
别说村口老太太可惜,就是老校长也着急他们的个人问题,张齐琦的家里人也常念叨着骆帆。
骆帆的名字在他们家饭桌上出现的频率高过张齐琦所有相亲对象总和。
事情到这一步,两个当事人不可能什么都没意识到,总有那么些张三李四王老五把他们配一块儿 ,几个喜欢帮人说媒的看见他们也常调侃——
“现在和小骆怎么样了啊?”
“和小张有没有进展啊?”
“女追男隔层纱嘛。”
“男孩子还是主动一点好。”
“……”
这些话听多了,两人都不约而同避着对方走。
到现在村子里还有人在说,女孩子念书不能念太多,念太多就不愿意结婚了。
这话也不只是说张齐琦,还有老校长,也是现任村长家的姑娘,张知希——他们同一届的第一名。
不过人家不受这些闲话,人家念到了博士后,两三年才回来一趟,人家老子一般也听不到这些闲话,听到了当场就要较真。
老校长这次拉投资顺便也去看了看女儿,准确说这次投资有他女儿的一份力。
最初他是建议在密边镇办一个公立小学,没被批准。
后来退休了,到处跑,终于凭自己人脉办起来了这个学校,性质类似xx希望小学。
学校是办起来了,开销却是个大问题,学费又不能收贵,贵了就和那点初心背道而驰,
这次出去“化缘”意外见着了自家姑娘的大学同学,这个大学同学有点本事,虽然不够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好在这个年轻人有颗博爱的心和一个暴发户的爹。
更好不过的是,这个暴发户父亲也很乐意长期资助,回馈社会。
出去了三四天,本来还以为要臊眉搭眼地回来了,不想到了最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两个人相谈甚欢,从乡村教育的必要性聊到了年轻时候参军的经历,两个人你敬佩我有理想有目标,我称赞你有能力有手腕,硬是多待了两天才买返程的票。
有理想有目标的张校长还打算邀有能力有手腕的沈老板到小学来看看,可惜沈老板贵人事多,除了慈善事业还有房地产,餐饮等方
喜欢情迷多普勒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情迷多普勒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