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曰不周,有神长觉。”
日落时分,黑暗逐渐覆满天空。
清明之音徐徐而起,鹿寰殿祭台六角,站着六名广袖深衣的男子,高冠青髻,臂齐肩,折衣扣掌,各执璧、琮、珪、璋、琥、璜,六器悬浮手背之上。
发声之人转手内收,继而贴于额前,口中吟道:
“天河之水裂穹霄,四圣成柱分蒙昧,
俯瞰苍生皆困苦,流云青鸟唤神灵。
圣神开山震乾坤,庇佑大楚千秋岁。
拜——
沐泽光华雨露,长愿常安!”
六人俯身拜叩于地,有风至,一缕璀璨金光洞穿那昏黄天幕,洋洋洒洒而下,绯衣披上一层辉色如翅羽舒张,宛如神明垂目,看向了他们这群渺小的凡人。
见此景,祭台旁的百姓则纷纷低头,不敢直视那耀目神光,口中虔诚复诵:
“沐泽光华雨露,长愿常安!”
又道:
“勤于奉圣谷祭,茂林沃野!”
“勤于奉圣谷祭,茂林沃野!”
……
声声祭词连绵不绝,未几,天色尽被黑暗浸没,台面之上不知何物忽绽光芒,六位祝者立身于莹润光晕之中,从发丝到指尖都弥散一股无与伦比的神性,令人望而生畏。
万民跪伏在地,目光炽热而虔诚。
不知为何,江兰弦看着这般景象,心中总觉得有种违和感,自心上而起的排斥。
祭台所在的鹿寰殿是一座大露台,边缘设有供休憩的小亭,南北两扇大门大敞,另有九扇漆金拱门均分。百姓分散在场中,而此时的亭子里或坐或站着一群人,道袍袈裟各色,锦衣华服不缺。
众人皆瞠目结舌地望着这场祭祀,模样颇为有趣。
这些都是神灵台使者在各地寻来的有缘人,来自各地道家、佛家以及若干不出名信仰的教派。大楚鬼神之风盛行,故而这些教派都有很好的发展,可无论哪一派在在上京只能谨小慎微,不敢稍有张扬。
神灵台势大,这些人大多数表面尊敬,内心却不服气,毕竟谁也不想屈居人后。
可如今这一幕已经彻底颠覆了这群人的认知,不得不承认,无论是真是假,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这是供奉哪位尊神?夸父盘古?伏羲女娲?炎黄二帝?总不会是我们鸿钧老祖吧!”亭中素袍青年悄悄地问身边僧人,他仔细地观看了整个祭祀过程,却始终无法确定供奉的神明究竟是谁。
僧人虽不认识他,但还是答道:“小僧亦难辨明,且那祭词提及不周山。传说中不周山是通往天界的唯一道路,位于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至于‘无妄’,却不知其由来。”
“大荒无妄,难不成是杜撰出来的大荒的名字,为了凑个齐整?”
“施主还是不要妄加猜测了,神灵台信众颇多,总有它的道理。”
“还没见着国师呢,便急着拍马逢迎……”青年鄙夷地看着他,僧人则低声诵念佛号,旋即又专注目视前方。
这青年自始便喋喋不休,如今身处他人之地,竟仍不知收敛,也不知是心性豁达还是愚蠢,总之其他人都避而远之,只有两人还站在这儿。
青年见打扰僧人无果,便转头另寻一人道:“这和尚一看就心不诚,别到时候还没回去就改换身份了。”
他啧啧有声看过去——
三春之桃,九秋之菊,不及眼前人间绝色。
不知何时,江兰弦已取下幂篱,那青色道袍着于身,更添几分出尘之态。白知之瞧得呆愣,怔立原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心上炸开,那一刻只觉心潮澎湃,满目生花。
“这位……”
江兰弦清清冷冷地站在那儿,轻声道:“我听闻大楚江南道东南部,有个无妄海。”
他骤然开口,一旁的僧人也闻声看来。
白知之飞快整肃衣冠,面上一派高雅之色,他本就长的俊俏,正经起来很能唬人:“这个无妄海我亦有所耳闻,无非大海,广大无疆,位置……”
白知之不知该如何继续,毕竟这个地儿他可没听说过,立刻懊悔自己口快,向以机智著称的他此刻言语无序,富家公子哥的形象荡然无存。
僧人倒是淡定的接了下去:“贫僧知晓此地,无妄海诞于史书载录之前,只是罕有文字描绘,与不周山相去甚远,神灵台创立于先帝时期,比起二者有渊源,更可能只是巧合。”
“万一神话才是假的呢?神灵台看来是有本事的,说不定真让他们找到什么东西了。”白知之已经平复心情,愤愤反驳。
“言之有理,”僧人颔首,“一切皆为臆测,实情如何恐怕只有国师知道。”
他的态度让白知之无所适从,像是一拳打到棉花上,尽是白费力气。
江兰弦抛出一句话后便静
喜欢问神三千世【仙侠】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问神三千世【仙侠】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