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诏五年,太子意外夭折,皇后本就虚弱,闻此悲讯竟也随之而去。经过详细追查,线索断在了宁妃身上,可就在那时,宁妃却凭空消失了,宛如人间蒸发。
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虽有后妃但仅为虚设,从未临幸,膝下唯太子一子。事发之后,陛下痛不欲生,宣旨此生不复立后,太子之位亦空悬至今。为免朝纲动摇、国本受创,天诏七年,召各地宗室子入京选储,依长幼序齿后,共有九位。
而如今的朝堂之上,三皇子和五皇子两派争锋相对,势如水火,抚州雪湘城还有一位握有兵权的九皇子虎视眈眈。先皇后出自应家,在她与太子皆故去后应家便成了彻底的中立派,不涉皇子纷争。当年太子之死与宁妃是其中关键,然而始终未能找到其踪迹,如今先几位皇子一步寻到了她,势必影响当前局势。
不论那群刺客是哪位皇子的人,他们想要杀人灭口,就必定与当年之事脱不了干系,他白日里高调去寻宁妃,明面上留在了石斛巷,实则暗中带人去往城主府先将方尽拿下,完全掌控淮荫局势。
袭击宋尧的刺客应该是最后一批,这些人扎堆前来,看来真是狗急跳墙了。但不论有多少阻碍,应家一定会找到真相,让罪魁祸首付出该有的代价!
应暄倦意浮面,揉了揉眼角,他也不过十六岁,于今岁春闱之中三元及第,陛下才能力排众议封他为钦差大臣,赶赴淮荫。
名为彻查贪污,实则带回宁妃。
上京的水已经彻底乱了,可随着愈查愈深,诸多事宜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家于这乱象之中变数无穷,一切都无定数。
.
这一晚发生的事情并未入淮荫百姓的耳目,他们依旧照常生活。
上京来的人留驻了五日,于今日午时整备启程而去,像是有意择此时辰,引得众人目光聚集于此。
来时精兵减将快马加鞭,走时浩浩汤汤多了一大队人马。淮荫城民站在道路两侧,目光落于那被士卒环绕的囚车中——他们的城主方尽及属下一干小吏。
方尽在这儿做了五年的城主,虽然无甚大功,但也并非无所作为,总体算得上无功无过。他们都没想到,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竟敢贪墨。
那可是十万两白银啊!更别说那些从他府中源源不断运出的金银玉器。淮荫并非富硕之地,临海近山,天灾频繁,灾年饿殍遍野,死亡是常事。
诚难想象,若此等银钱用以赈济百姓,日子会好过多少!
有人唏嘘感慨不已:“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方尽素日里看着人模人样,谁料竟敢做出这等事!”
“天下乌鸦一般黑,你以为这些当官的有几个好人?连我们这种小地方都无法幸免,天下苦清官久矣!”
对于城民来说,上京、朝廷皆遥在天边,能直接影响他们生活的官吏才是关键,此事无异于天崩地裂。
一些百姓不禁为日后忧心,不知继任官员品性如何,若遇严苛者,往后日子怎生熬过?有人想起家中因灾荒离世的亲人,红着眼怒骂出声,随手拾起身边物什便掷过去。
有人开了头,众人纷纷效仿持着菜叶、鸡蛋砸向囚车,一时间,车内之人被砸得抱头掩面,嚎哭不止。
其中方尽遭砸最甚,甚者有人以石子掷他,但他低着头一动不动,乱糟糟的头发遮住了面容,难见其神色。不过三日,昔日意气风发的城主大人便沦为了狼狈的阶下囚。
江兰弦静立于人群之后,江大夫懒得凑热闹,于是他便独自前来。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囚队中,并未在其中看见钦差大人和李夫人的踪影,想来已经先行离去了。
江兰弦这几日一直待在文心书局,从书中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许多事,其中就包括复杂无比的官场。至此恍然大悟,黑衣人和上京官员的目的恐怕一开始就是李夫人,而他们,不过是无妄之灾罢了。
那位钦差大人并非等闲之辈,不知为何,江兰弦总觉得与他接触会出现一些难测之事发生。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发生的一切,抬起白皙的手掌,忽的又想起了那日下山时剔透似玉骨的异状……
随着马车驶离城门,聚集的百姓也逐渐散去,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对此事议论纷纷,而那位被族人接走的李夫人也无几人会再挂怀。
光阴如水流逝,转瞬两月已过。
新任城主年轻有为,行事稳重周全。众人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但未来如何仍需时间去观察,但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了。
副城主宋大人押解囚犯赴京之后便再未归来,听说已经升任别处。虽说宋尧曾有杀江兰弦师徒二人之念,但他确实是个会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
一个国家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官员,看了许多书见解愈发深刻的江兰弦如是想。他已将这个国家的运作规则了解的差不多。至于剩下的,
喜欢问神三千世【仙侠】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问神三千世【仙侠】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