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至此处,他周身杀伐之气四溢,幽深的双眸中饱含坚毅。
桑语往角落里缩了一点,“若君上是生于清平盛世,无战乱之纷扰,彼时又会如何?”
嬴政垂眸沉思须臾,继而缓声道:“若无烽火硝烟,则隐于山水之间,醒卧繁花之下,枕石漱流,人间至乐也。”
终于将话题引到了这儿,桑语暗自舒了口气,“盛世与乱世,本就应是两套不同的处世之道。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看待嘛。”意识到自己的言辞略显现代,她笑着将话一转,“时辰尚早,君上,不如去城门口看看吧。”
咸阳城门处,人迹往来最为纷繁。侧畔空旷之地,有木板高墙,宽逾百丈,如屏立于天地之间。其上所挂之竹简,相续如织,卷卷皆工妙绝伦。
近旁,另有一木牌巍然矗立,其上有“《吕氏春秋》一书,凡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十六个赤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灼人眼目。
四方名士闻风而至,墨客骚人摩肩接踵,而未有“增减一字”成功者。悬金千金,如高岭之花,可望而不可即,反令《吕氏春秋》之名愈烈。日复一日,观者如堵,热情未减,或独自蹙眉沉思,或成群结队而论,皆欲破此虚悬之惑。
桑语站在人群之外,望着这热闹景象,啧啧称叹道:“吕不韦,真是个营销奇才呀!”
倘若没有“悬赏千金”这一极具诱惑力的噱头作为引子,《吕氏春秋》或许难以收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悬赏千金之举,在古代也并不常见。昔日商君“立木为信”,也不过是五十金。吕不韦此举之慷慨,远逾当时社会对于文化作品的常规奖励,因而足矣掀起巨大的社会波澜。
吕不韦在决定编纂《吕氏春秋》之时,就开始广布消息于中原诸国,意在寻求贤才。正因如此,这部著作的文学价值从一开始便不可估量。
若有能指出书中瑕疵者,不仅可得千金,亦能赢得名誉与才智之认可。如此诱人的条件,怎能不令士子们心动?
在这场营销盛宴之中,最为精妙之处,莫过于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然展示于咸阳城门之上,并未给此书的观者设置任何门槛。
无论是名士官宦,还是黔首樵夫,皆在他邀请斧正之列。纵有目不识丁者,也会因好奇而驻足聆听士人的朗读与激辩。
唯全民之参与,方能极尽此书之价值。
尽管最终无人能够领赏,但“一字千金”的故事已然成为历史佳话,使得《吕氏春秋》之影响得以跨越时空,绵延不绝。
桑语将手缩回袖中,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一个硬邦邦、圆滚滚的东西。她忽然想起来,适才嬴政给她的楚橘,她还没来得及吃呢。
指尖轻捻,剥开那层黄澄澄的外皮,馥郁的果香顿时四溢开来。橘瓣入口,果然甘甜。
桑语眼波流转,望向了嬴政。
她将半颗橘子递去。
嬴政的目光在橘子上停留一瞬,终是伸手接过。他看着她转回身去,继续看着不远处的热闹,鼓着腮帮子嚼啊嚼。
他也将一瓣橘子送进嘴里,霎时,清甜裹挟着微酸在舌尖上交织碰撞。
桑语忽然眼前一亮,兴奋地拽了拽嬴政的衣袖:“公子快看!”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只见木板高墙前出现了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他身着一袭素白麻衣,手持竹杖,却自有一派仙风道骨。
老者点着竹杖,不急不缓地走到一张书案旁,在众人灼灼目光中执笔蘸墨。
围观人群霎时鸦雀无声,只听得笔锋划过羊皮纸的沙沙声响。老者运笔如飞,洋洋洒洒,待最后一笔落下,忽而掷笔长笑:“妙哉!一字不可易也!”
笑声未落,老者已拄杖飘然而去。
那张羊皮纸随即被吕不韦的门客悬挂起来。众人争赴观瞻,顿起哗然。
桑语满心好奇,正打算挤进人群去看看,蒙毅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他先是走到桑语跟前,微微一颔首,继而走到嬴政身侧,压低声音,快速低语了几句。
嬴政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紧,脸色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下来。他转身看向桑语,“我有急事,需即刻暂时离开咸阳。阿桑,让蒙毅护送你回宫吧。”
这段时间,桑语一直承担着研墨的工作。相较于在永巷时的差事,这份工作轻松了许多,但伴君如伴虎,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了不少。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她因此得以见到了许多历史书上记载的人物。
蒙毅身为郎中令,负责秦王政的安全,是位难得的忠勇之臣。桑语自然常常能见到他,而蒙恬她也见过几次。
蒙氏兄弟
喜欢给始皇当外挂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给始皇当外挂的那些年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