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洪水之后,这巷子里的民居与别院全都被冲刷了个好几遍,住在里面的人死的死流离失所的流离失所。
原本余泰元和柳慧娘只是想买一座别院的,可是当初宝应县百废待兴,县衙急需资金以及安顿流民,便一直劝余泰元多买几座,于是乎,余泰元和柳慧娘几乎用了身上半数积蓄,将这附近的两个别院买了下来,并连通成了一个院子。
是以绣房的后院,虽说是后院,却是另外一个小别院。
余音儿拉着阿铄穿过主院和绣院,进了后院,才进门,就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虫鸣声。
专门打理后院的珊瑚迎了上来,“阿音,大喜事!”
余音儿一听,心也提了起来。
珊瑚近前拉起余音儿就要往里走,余光瞥见被余音儿牵着的阿铄,微微一顿,随即又笑了起来,“这位是新姑爷吧!这相貌倒也能配得上我家阿音。”
说着她朝阿铄和余音儿相牵的手努了努嘴,“劳烦先把阿音借我一下。”
乍一听大喜事三个字,余音儿一时兴奋,差点忘了手里还牵着一只温厚的大手,被珊瑚这么一说,耳根不由得跟着一热,小手立即从大手里抽出来,朝阿铄道:“我与珊瑚姊姊去看蚕,你想来便来,不想来就让人带你到处逛逛。”
随后,她便跟着珊瑚往里走去。
后院有一块很大的空地,据说上一个主人很喜欢侍弄花草,所以在院子里辟了一块很大的地做花园,种在园子的花品种类也十分繁复,有来自海外的,西域的,蜀国的,东海国的,还有中原的塞外的。几乎天南地北的花品全都囊括了。
只可惜,几场洪水将这园子里的花品全都冲了个精光,就连侥幸没被冲走的根系都烂在土里了。
但好在种植的大框架还在,利于灌溉遮阳的结构也还在,这也方便了余音儿在这里做一些研究——种植一些来自西域的花草,以及培育一些异种的蚕。
半年前,余音儿在码头集市上看到了一些病恹恹的虫子,卖虫子的人说,等到虫子死后蜕了皮,薄如蝉翼却无比坚韧,颜色也很是美妙好看。
宝应县很多人都是做丝绸生意的,自然懂得色彩丝线里的门路,所以路过的人听那老板这么吹牛,一个个只是当做笑话看,并没理会,等到人群散去,余音儿才偷偷将那虫子买回来。
旁人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但余音儿知道。
在天府附近以南有一个西蜀,因常年瘴林环绕,几乎与世隔绝,西蜀人擅长养蛊,什么蛊都有,其中一种叫赤羽蛊,也叫赤羽金蚕,吐出的丝线是西蜀布料的原丝之一。
那商人卖给余音儿的虫子,就是赤羽金蚕。
因西蜀地区半数瘴气,不及江南物资丰饶,所以赤羽金蚕与寻常蚕虫不同,它的寿命很长,据说最高年寿可达十五年。
那商人大约是不识货,所以不知真正值钱的是蚕吐出来的丝,而非它死后蜕去的皮,也不知那些虫只在幼期,还有十数年好活,更不知它们是不吃草叶菜叶桑叶的。
是的,赤羽金蚕是吃肉的,没肉吃它们情愿饿死。
这些都是她那个喜欢走南闯北的外祖跟她说的。
初初看到那些虫子,余音儿只觉得眼熟,养了几天后她才肯定,那些虫子就是赤羽金蚕。
珊瑚带着两人走进一个棚架,架下放着一个很大的木箱子,箱子底部用一层厚厚的草料铺就,草料上躺着足足二十条指头般粗细的虫子。
它们颜色斑斓,图案却各有不同,就这样圆鼓鼓懒洋洋地躺着,像极了吃饱喝足的样子。
果不其然,一旁用竹子制成的食碗里,原本堆积如山的肉早已不见,碗底也被舔舐得干干净净,要不是珊瑚抱怨说怎么吃这么快,余音儿还以为这是一只新碗。
余音儿还是头一回见如此懒洋洋模样的虫子,觉得十分有趣,拿起竖在一旁的小木棍子,往其中一只圆鼓鼓的肚皮上轻轻戳了戳,“这就睡着了?”
珊瑚笑道:“它们呀,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才不到三个月呢,就粗了一大圈。”
说着,她拉着余音儿走到另外一个棚架下,那架子下面是一个小架子,用上好的竹片编成,此刻架子上还挂着一块绸布做的帘子,将里面的光景遮挡得严严实实。
珊瑚指着帘子,高兴道:“喜事在这里!”
余音儿诧异,她还以为赤羽金蚕活下来并顺利长大已经算是喜事了,毕竟那东西生长于瘴林,像江南这样多水多雨的地方,它们难免会水土不服,活不下来。
珊瑚的意思是让她自己掀帘子,余音儿将信将疑,上前将帘子掀开。
帘子里是一个竹篮子,用柔软的布铺着,布中央躺着一个拳头大的丝球,球上的丝虽然是呈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竟有一丝彩光透出来,格外地好看
喜欢琼琚债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琼琚债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