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花开

老秋之声

首页 >> 紫藤花开 >> 紫藤花开全文阅读(目录)

引子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里的紫藤花吧,可如今斯人已逝,花自盛开,空气中有些淡淡的忧伤。

    老人的屋子收拾的很整齐,书桌上有些练书法用的毛边纸,打开一看,最上面的一幅是非常漂亮的董体,内容是于右任老先生的《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我读着读着,居然眼圈里就有些湿润起来。

    这该是老人身后的愿望吧!

    在老人卧室里,我又看到几幅人物油画,画得都是同一个人。

    那女子看着就有些熟悉,闭眼一想,这不就是相片里那位芸儿么?

    去年来的时候,我没进过老人的卧室,只注意到老人会画油画,尤其是风景画得好;今天一看,才知道老人画人物肖像也是有一手的,特别是见过芸儿的照片之后。虽然画面上是不同的场景,但芸儿的神态,就在画布上。

    有一幅半身像尺寸较大,似有真人大小,也许老人时常倾诉衷肠吧。

    在靠窗的位置,还有幅快要完成的油画:

    蓝蓝的天空下,是一地齐腰高的油菜花,一位白衣女子在花海里,甜甜的笑着,看着远方。

    看画架周边的情景,老人当初去医院时,想必是希望早些回来完成的。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对芸儿产生了深深的好奇。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才让老人有了这一生相守的真情?

    在周边邻居帮助下,我们找了一块高地,墓碑向西,周边种了几棵紫藤。

    老人葬礼非常简单,参加者多在五十岁以上,只是一家人有些特别,看得出是一对年轻夫妇和母亲及兄弟,那少妇一身黑衣,异常的伤心。

    再一看那少妇面容似曾相识,仔细一想,这不是那位俱乐部的经理吗?上回来此和老人去听歌时见过的,记得她还亲自献歌,唱得挺好;而且更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和照片上、油画里的那位芸儿是那样的相似!

    葬礼结束后,她们夫妇也到了老人的木屋,她怀里还抱着一个应该是刚满月不久的婴儿,然后一家三口在老人遗像前鞠躬。鞠躬完后,她一度伤心的不能自已,似乎想让木屋内原封不动的一直保持下去,经先生劝说了好一会儿,她才放弃。至于那些风景油画,他们取走一幅留作纪念,对于那几幅芸儿的画像;两口子商量许久,并征求我的意见,最后请我帮忙,让我和她先生一起,带到老人坟前焚化了。

    我和她先生聊了一会儿,这两口子称老人为伯伯,家在台中;因先生在高雄教书,一家人很快就要搬去高雄了,此后再要上来怕是不那么方便了。

    这让我颇有些疑惑:在医院时听说老人的至亲都在海外,这位女士称老人为伯伯,而且和画中芸儿有那么相似,难道她是芸儿的什么人? 这其中又有哪些经历和故事?

    我很想搞清楚,可那种情况下却是不太方便多问了。

    送走这对夫妇后,我找到老人留下的盒子,里头是厚厚一大叠的手稿。

    我翻了翻,都是老人的一些记忆片段,最早的片段是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份开始的,记录和芸儿的交往,经历的战事,还有来台后的一些经历。老人应该是想写一些回忆录吧,只是还未成而已。

    很快的,有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

    如果这些故事有一天能让人读到,希望我的芸儿是第一个读者。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故事,一帧帧画面,直到夜深人静。

    我把老人的手稿带回了台北。

    此后连续多日,老人的故事一直深深的扎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有股冲动,就想把这些故事一个个串起来,写下来;若是有那么一天,能找到那位芸儿,把这故事奉上,也算是完成老人的所托。

    我最终还是提起了笔,用老人自述的口吻,就有了下面这些故事。

    至于题目,就用老人留下的最后一首诗的名字来命名吧,并以此致敬所有那些曾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之人。

喜欢紫藤花开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紫藤花开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