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

周自衡

首页 >> 海上明月 >> 海上明月全文阅读(目录)

模拟恋爱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上海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浑浊的灰蓝色,像被水洗褪色的牛仔布。卞瑜拖着行李箱站在上外校园门口,口罩闷得她耳根发烫。校门口的红外测温仪发出"滴"的一声,显示屏跳出"36.5℃"。

    "卞瑜!这里!"

    林嘉嘉穿着明黄色防晒衣,在警戒线外拼命挥手。半年没见,她的头发染成了栗棕色,在脑后扎成一个蓬松的丸子头。

    "想死你了!"林嘉嘉一把抱住卞瑜,差点撞翻她的行李箱,"隔离宿舍我都帮你收拾好了,还偷偷带了电煮锅,咱们晚上吃火锅!"

    校园里安静得出奇,偶尔走过的学生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梧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窃窃私语这半年来发生的一切。

    "你知道吗,新闻社重组了。"林嘉嘉边走边说,"现在叫''''抗疫先锋通讯社'''',专门报道校园防疫。张睿当社长了,一直念叨着要你回去当摄影组长。"

    卞瑜笑了笑:"我相机都快生锈了。"

    隔离宿舍是临时改造的单人间,窗户对着操场。林嘉嘉变魔术似的从背包里掏出酒精湿巾、维生素C泡腾片和一包医用外科口罩。

    "我妈硬塞给我的,分你一半。"她挤挤眼睛,"对了,听说学校要搞线上迎新晚会,你们新闻社肯定要负责吧?"

    当晚,卞瑜躺在窄小的单人床上,翻看手机里抗疫期间拍的照片。滑到那张贺怀瑾搬运物资的背影时,她停顿了两秒,然后快速划过。屏幕停在林嘉嘉发来的新闻社招新群二维码上,她犹豫片刻,扫码加入了群聊。

    群公告写着:"招新面试本周五晚7点,图文信息中心203。急需摄影、文案、剪辑人才。"

    卞瑜盯着那条公告,突然意识到,这是全新的开始。疫情改变了世界,也给了她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把那些蓝色的记忆锁进更深的抽屉。

    周五的面试来了二十多个新生。卞瑜坐在评委席最边上,负责评估应聘摄影岗位的同学。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足,她裹紧了针织开衫,在评分表上写写画画。

    "下一位,电子信息学院,陈默。"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深蓝色卫衣的男生走了进来。他个子很高,肩膀宽阔,头发剃得很短,露出清晰的头型轮廓。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胸前挂着一台专业级单反,镜头长得夸张。

    "各位学长学姐好。"他的声音低沉温和,"我想应聘摄影记者。"

    卞瑜坐直了身体。在看过前面几位只会用手机拍照的新生后,这台专业设备显得格外突出。

    "能介绍一下你的摄影经历吗?"张睿推了推眼镜。

    "高中时是校报摄影记者,拍过运动会、艺术节。"陈默调出手机里的作品集,"疫情期间,我在社区做了三个月志愿摄影师,记录防疫工作。"

    卞瑜接过手机,滑动浏览。陈默的照片有种独特的叙事感——晨光中消毒的志愿者,雨夜里坚守的保安,隔着栅栏递外卖的小哥。最后一张是逆光中的红马甲背影,构图让她莫名觉得熟悉。

    "这张很有感觉。"卞瑜指着最后一张,"光线处理得很好。"

    陈默的眼睛亮了起来:"谢谢。那天早上五点多,我本来想拍日出,偶然抓拍到这个画面。"

    面试结束后,张睿立刻拍板:"就他了!摄影组总算有个专业的。"他转向卞瑜,"你带他熟悉工作,没问题吧?"

    卞瑜点点头,接过陈默的联系方式。他的微信头像是一张电路板特写,昵称简单直接:"CM"。

    迎新晚会筹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由于不能聚集,节目都是各学院提前录制,由新闻社负责剪辑成一场线上晚会。卞瑜和陈默被分派去电子信息学院拍摄他们的合唱节目。

    电院的实验室里,十几个学生戴着口罩,间隔一米站成三排。陈默调试着三脚架上的摄像机,卞瑜则用单反捕捉特写镜头。

    "你们站紧凑一点,构图才好看。"陈默指挥着,"第二排中间的同学,往左边挪半步。"

    卞瑜惊讶于他的熟练。大多数大一新生在面对学长学姐时都会拘谨,陈默却自然得像是在指挥一支专业团队。

    拍摄间隙,他们坐在实验室外的走廊上吃盒饭。陈默摘下口罩,露出轮廓分明的下颌线和一道淡淡的疤痕。

    "你以前学过摄影?"卞瑜小口咬着筷子尖。

    "我爸是报社摄影记者,从小跟着他跑现场。"陈默掰开一次性筷子,"不过他想让我学计算机,说搞艺术养不活自己。"

    "所以你折中学了电子信息?"

    "算是吧。"他笑了笑,眼角挤出细小的纹路,"你呢?为什么喜欢摄影?"

    卞瑜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因为...透过镜头看世界更安全。有距离感。"

    陈默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没再追问。

    拍摄持续到晚上九点。收拾器材时,陈默突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海上明月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海上明月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