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平正襟危坐,说:“我想把它做成一支笔,一支可以学习英语及其它外语的发声笔。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书本上点击发声,我们就可以用这支笔在配套的英语或其他语种书本上点击发声。这必将成为学习语言的神器,过去那些复读机之类的学习英语的工具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语言学习,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这支学习笔,有无法想象的发展空间。”
听了这番话后,付涛、贺友彰都沉默不语。
也就是这个晚上,台湾“晶浩”公司决定把“隐形码”识别技术的转让增加一个公司——“八昊达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天,周亚平把这个消息告知其他两位股东,并提出了自己对新产品开发的初步设想,希望“锦创达”公司的技术人员协助开发。周锦达满口应承:“周总,我公司几个重要的技术人员,你都很熟,我跟他们交代过,你有什么事直接安排他们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确实不假,从“早教机”生产开始,周亚平就与“锦创达”公司几位技术人员打交道,彼此都很熟悉,特别是其中一位硬件工程师李爱国,与周亚平关系特别好。李工有一个亲戚,叫邵军寅,当时在别的企业搞技术工作,他推荐给周亚平,后来邵成了“八昊达”公司的技术骨干。
拿到“隐形码”识别技术转让权后,周亚平第一时间找到李爱国,与他商议语言学习笔研发事宜。
第一次研讨会在“八昊达”公司会议室举行,公司有关人员与李爱国参加了会议。
周亚平粗略地介绍了得到这项技术转让的过程,他面色庄重地说:“这个机会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所以,语言学习笔的开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采购部的柴晋生正在玩弄周亚平带回来的“隐形码”识别玩偶,插话说:“周总,人家这样大一个玩偶,我们要把它变成一支笔,怎么可能?”
周亚平瞄了他一眼,揶揄地说:“挂在墙上的闹钟那么大的个子,不也能变成手表吗,我们怎么就不能把这么大的玩偶变成一支笔?”
大家都笑了。
周亚平继续说“无非就是把元器件都换成小号的。我拆开看过,它这个产品,最大的物件就是电池和喇叭,因为玩偶上有的是空间,所以,用了很大的2号电池和2寸全频喇叭。我们要做成一支笔,就只能用小的锂电池——这样也好,可反复充电使用。只是如果用微型喇叭,音量和音质会差很多,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可以考虑尽量用好一点的产品来弥补,哪怕价格贵一些。李工,你看有没有问题?”
李爱国沉吟了一会,回答:“我刚拿到技术资料,还得消化一下,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做到。周总,我明天再给你明确答复吧。”
“行!就这样,”周亚平转向柴晋生,“小柴,你马上联系一家设计公司,请他们明天来我公司,只要李工确认可以开发,我们立即开始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
第二天,李爱国电话回复周亚平,仔细研究了电原理图和产品结构,确认做成笔型产品没有问题。
下午,设计公司老总带着设计工程师来到“八昊达”公司,双方就产品设计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设计公司承诺一周后送出初稿。
语言学习笔的开发有条不紊地进行,一环紧扣一环:产品外观、结构设计定型——按此设计制作模型手板——按此产品结构设计电路板——设计好的电路板送厂打样——配齐元器件,手工焊接组装电路板——在手板塑胶模型中装配电路板和配件,最后制作成产品样机。
当这支手工制作的语音笔在实验书页上点击发出声音的那一刻,全体在场的“八昊达”员工都被震撼到了。市场部王惠大声呼喊:“世界上第一支‘语音笔’诞生了!”文员陈晓丽张口结舌地惊叹:“真神了,小小一支笔会说话!”
也是这句话启发了周亚平,在后面给这一产品命名时,称为“神话笔”。这一称呼,在产品生产销售初期一直沿用,产品广告彩页的题头,就是“神话笔”三个大字。
渐渐的,周亚平感到这一称呼仍然不够达意。公司广告里有一句宣传词:“指哪响哪,即点即读的‘神话笔’,”后来,公司员工都把这支笔简称为“点读笔”。这一称呼竟成了这一产品的终生命名,走向了全国。
这第一支“点读笔”在公司的型号是HB-68,这款产品生产出来后,同样面临着销售问题。
由于“点读笔”产品必须有配套的点读书,故在开发产品的同时,“八昊达”公司已经购买了境外一家书商的一本英语教辅读物的版权,经过编辑铺码,重新印刷,制作了5000本点读书,配套HB-68“点读笔”一起销售。
这期间,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世界上第一支“点读笔”问世的消息,因此,前来“八昊达”公司打听、联系的人员络绎不绝。有些经销公司看了产品演示后,立
喜欢前路漫漫,心路茫茫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前路漫漫,心路茫茫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