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分钟后,屏幕亮了。
【何宴安】:我连设计理念都出来了有什么不好吗。
她能想象出何宴安打出这段话时候的语气,肯定是皱着眉,带点不满。
陈紫闻紧跟着发了一条。
【陈紫闻】:是啊,我们其实都在围绕这个方向在推进,结构当然是重要的,但也要考虑接受度吧?不是反对你,我是觉得没必要这么‘独立’,我们本来就可以包容。
她看着那两条消息,忽然有种说不出的疲惫,不是谁做错了,只是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
就在她以为没人会真正理解的时候,许漾发了一条。
【许漾】:学姐,资料整理好了就都发我吧,需要我做什么就说。
【石未央】:好。
之后,群里安静了下来。
陈紫闻和何宴安都没再发消息,大概是沉默中权衡。
晚上十点她推着行李回到宿舍,一进门徐好坐在桌前低头看着手机,“你怎么回来了?”她有些吃惊。
徐好也同时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你怎么回来了?”
两人几乎异口同声,说完都愣了一下。
“回来准备比赛。”
徐好正好准备去洗澡,没看她,只说了一句:“我明天早上开会,今晚回来住。”
“哦。”她应了声。
石未央洗完澡简单擦了脸,没来得及吹头发就一头湿发坐到了电脑前。背靠着椅背那一瞬间,她的肩膀才终于垮下来。
她打开电脑才看到聊天列表最上面,那四人小群头像已经灰了一半,“陈紫闻、何宴安、许漾、石未央”,现在只剩她和许漾。
盯着系统提示消息看了好一会儿,心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波澜。
她拿出一张A4纸,写了几个关键词,划掉又重写。坡度角度、梁柱传力、可拆卸构件……她的笔停下来,皱起眉头。
这些她在书上看过,也记过,可一旦要真正落到比赛的那一套语境里,她就觉得全是乱麻一团。每条线头都藏在另一个问题的背后,一扯,牵出来十几个新的漏洞。
她又看了看自己的资料,发现自己对这个的理解过于理想化。她现在连基本的承重结构选型都不敢确定,更别提后面怎么做模型、怎么用语言去解释。
犹豫了会还是给杨修竹发去了消息。
【竹子,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悬挑部分如果不用金属,能不能只靠木结构撑起来?有没有什么稳定做法?】
【弹性连接的时候,哪个构造节点是可以动的,哪个必须固定?】
过了将近半小时手机才亮。
【可以,但别跨度太大,用拱或三角撑来分力,重点是选对角度,稳定比轻便重要。】
【看你选的榫卯结构,有的榫头设计本来就是活动的,但得考虑使用频率,滑榫容易磨损。】
是杨修竹。
石未央短暂地换了口气,她连忙在纸上标记,把杨修竹说的关键词一条条列出来。
迅速在图上试着加了两根对角撑,又把结构线稍微移动了一点。整体平衡感稍稍好了一点。
石未央靠在椅背上休息了不到十分钟,又觉得哪里不对。
她又打开草图,再结合处多画了两种可能的榫型,但越画越糊涂。
她忍了一会,终究没憋住,又点开微信z
【我又来问了……】
【如果我要让连接部分尽量不显露痕迹,还能承受侧向拉力,用什么合适?还有之前说的“倒过来的风筝架”,能不能稍微讲清楚点,我有点没太理解你的意思。】
她打完最后一句,犹豫了一下,又加了一句:
【你忙完再回。我等你。】
她重新坐好,把笔记本往旁边推了推,拿起另一叠参考资料,试图靠看案例图来分析各类结构的受力和转角。但翻着翻着,眼睛开始发涩。
那天晚上她什么都没再等到。
第二天早上她有一门考试,状态不算好。做题时总是走神,脑子里还在想着结构和视觉呈现之间如何平衡。
考完去食堂吃了碗面,又继续埋头画图改稿。
直到下午四点多杨修竹才回复。
【刚忙完,不显
喜欢枘缝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枘缝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