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裁缝日志

朽月十五

首页 >> 江南裁缝日志 >> 江南裁缝日志全文阅读(目录)

第 4 章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桑青镇在临安城边上,仰赖于青桑、蚕丝出名,加之只能在清河坞这换官船,行团从二十来个,数十年骤增至百来个多。又细分出了各个市集,生帛市、卦市、估衣市,又有作,诸如裁缝作、油衣作、铜匠作、铁匠作,又有专攻一业的,如修飞禽笼、花夹儿、肥皂团、染红刷梳等等。

    而桑桥渡这个地方,原先全是船屋,众人住在船上,靠运河送竹木材发了家,才渐渐有了沿河瓦屋,有了竹木两行。

    再又有专卖锅儿缸灶,桌儿板凳,火儿百烛这百样杂货的南货坊,就坐落在老桑树的东头,那片地界打从卯时(五点)便有赶趁人在杂耍卖艺,弄虫蚁、影戏、傀儡,或是诸多挑担抬盘架买卖的。

    而桑桥渡里住的人,要去各行上工,不管从哪里走,都需将船划到溪岸口。

    是以从老桑树旁往南开始人多繁杂,在这支个缝补小摊,比去其他坊巷要方便得多。

    林秀水辰时边上工,只要卯时前起来,能有一个时辰的工夫,要是赶上早些下工,傍晚也能支摊。

    虽则忙了些,可至少有银钱进账,对她来说有一两文也是好的。

    唯一不好的是,哪里有商贩聚集,哪里便有税场。

    林秀水正摆摊子,一张小方桌,盖了张青蓝的旧布,上头放了竹木绣棚、剪子和针线,还有叠暗色的小方布。

    刚摆好,王月兰去屋里拿把椅子的工夫,穿皂衫戴腰牌的巡栏就大步过来了。

    巡栏是税场专收商税的,手中布袋里常放着一叠白钞和朱印,碰见商贩就往外掏白钞,盖印,那白钞成了朱钞,林秀水的两文钱也没了。

    巡栏摇摇头说:“你运道不好,我才刚从你们巷口走来,要是晚些,我今日都不往这巡了。”他话是这么说,钱没少收,林秀水拿着手里的户钞,从牙缝里挤出笑来:“便是不来,我们也得送税场去的。”

    巡栏看她一眼,这话谁信谁傻子。

    原本林秀水顶着冷风起个大早,就赌不会碰上巡栏,想着一个时辰能赖掉一日两文的商税,没成想,她这运道烂到家了。

    合着她是只鼠,出来觅食就能碰见逮鼠的猫,真晦气!

    王月兰见这户钞,倒是没有太气愤,只是大骂税场,“把钱拴脑门子顶上了,屋税月月收,商税日日催,跟催命一样。”

    生意没开张,先损失两文钱,林秀水真想混税场去,天天抢钱。

    王月兰叫她坐着,自己上溪岸口吆喝:“补衣裳——”

    从南边走来一对母子,那女人又高又壮实,不过脸像是浸在水里泡发的馒头,穿了身褐色长褙子,裤腿扎得很松,风吹得鼓起来。

    七八岁的男娃个头也高,大饼脸,走路不老实,只听那女人喊:“田田”

    什么名字,林秀水还在想,那女人停在摊子前,上下打量她,“王月兰家的外甥女,补什么呢?”

    林秀水忽然认出来,她就是跟姨母不对付,住在隔壁的陈桂花。

    “补衣裳还能补什么,”王月兰跟护犊子的母鸡似的,飞奔过来,“你要问就给你家大饼把裤子补一补,老穿破了洞的。”

    陈桂花瞪她,“什么大饼,放屁,我家娃叫学田。”

    王月兰呸一声,“真敢取,也不看看自家官人姓什么。”

    “姓什么,”林秀水真好奇。

    小孩大饼兴冲冲地告诉她,“姓吴啊。”

    这姓可真好,跟发大水了一样,学业跟田地都打水漂。

    王月兰刺激陈桂花,“不会没钱补衣裳,你家官人不是桑叶贩子,桑行里混的,这穷得连补衣裳的两个钱都没有。”

    陈桂花气得脸像馒头皮皱起来,她重重哼一声,“谁说没的,鬼才信你外甥女的手艺,到时把好好的裤子补烂了,”

    “那我王月兰赔你条新的。”

    “好好好,”陈桂花一听这话,拽起她儿子就往家里跑,“这可是你说的,等着赔吧。”

    王月兰翻白眼,她跟陈桂花的恩怨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指定等会儿找最破的衣裳来。

    陈桂花又飞奔回来,把一件蓝绢布褙子按在桌上,“你补吧,只要一点看不出来,我给你五文钱。”

    这衣服没破,林秀水扯出来一瞧,那前身左侧好大一块油污,陈年的,洗是洗不干净的。

    王月兰想跳起来骂人,林秀水很平静地说:“你让我底下拆一截,我就能补。”

    “你拆,我看你怎么补。”

    补衣服有贴补、垫补、绣补和织补这些方法,而这件衣服全都不合适,贴布就相当于打补丁,垫补要挖洞从反面垫,绣补和织补太麻烦,这么一块,得给她五十文。

    但好在这是件绢布衣裳,底下有一圈白色绣布,跟领抹正好对得上。这褙子衣襟、袖口处的花边叫领抹,也称牙抹。

    所以她拿起剪子,在陈桂花死死盯着的情况下,沿着下摆,手不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南裁缝日志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江南裁缝日志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