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他们村后山有座道观,哪年建的不知道,除了正殿外门楼亮堂一点,后面三间小破瓦房是用黄泥糊的。但是其中一间被道观用作藏书室,虽然藏书的种类不多,黄黄的小册子,也不是简体字,对于当时只看得懂连环画小说的赵莫而言不亚于天书,但是他还是喜欢有事没事往观里跑。
观里的老道看着赵莫很有眼缘,经常他讲一些修道故事,跟听西游记一样,赵莫特别喜欢。
在赵莫十岁那年。有次镇上下乡排查历史建筑,文化局的几个小科员来道观门前看了几眼,说是以前百姓修的野观,没有重修的价值,象征性的给拨款了500块,算是应付差事。老道笑眯眯的收了,转手给了赵莫的父母,说是他与道家有缘,希望他能拜师入道。
他的父母自然是不同意的,庄稼人没文化,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们更希望孩子多读书,将来去城里上大学见世面。老道也没说什么,只是私下问赵莫愿不愿意空余时间跟他学道。
赵莫一口答应,在他看来上学与修道不冲突,他白天去镇里上学,晚上来道观学道法。
自从拜师之后,赵莫才知道他们的道观名号上元宫,供奉的是天官大帝。道家以天、地、水为三元,天官大帝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升降之司,号日上元九气赐福天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紫薇帝君。
不过可惜挂在正门上的牌匾在破四旧那年给烧了,后来老道士也没再挂上牌匾,当地人只称呼这个小道观为无名观。
观里也只有老道士一人,道号庆元子。
庆元子是个孤儿,民国二十一年人。刚刚出生没多久便被父母丢弃,被上一任的观主捡到,于是拜了师在观中修行。
山中无岁月,慢慢的小道士变成了老道士,等他的老师羽化后,庆元子便接下了这个残破的小道观成为新一任的观主。他一辈子没出过小山村,□□那会挨过批斗后,村里给上了名字叫元国庆,才算是有了户口。
由于道观过于破烂,基本没什么香火钱。庆元子自己在后山种了点草药,地不大,种出也有限,晾晒干后坐等药贩子上门收。卖的钱不多,除去买粮食,也剩不下多少,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收下赵莫这个小徒弟后,老来得徒的庆元子也算是焕发了新生。他对赵莫很是宝贝,碍于徒弟父母的强烈反对,老道没有给赵莫起道名,只唤徒儿。一身本领却是倾囊相授。
他们观中最有名的心法就是“起龙吟”。
传说是上元观第一任观主韩方佐真人夜里睡觉,天官大帝座下神龙口吞白雾化为人形,入梦亲授道诀,故而名曰“起龙吟”。
修习者初练并无不同,但假以时日对身体的助益愈发明显。据说可以使人的经络五行强韧,丹田地府凝气而不散,后期更是能窍藏神识海,鸿蒙紫府开。且按照口诀最后的意思,修炼此法大成者可肉身化龙行遨游于天地间。
虽无史料记载有人成功化龙,但是延年益寿这个效果是有的。据说开观祖师韩方佐真人活到186岁方才羽化,他的徒子徒孙们只要修炼过“起龙吟”的基本寿命都是百岁起步。庆元子自己的师傅也是一百一十五高寿,他本人活到八十多岁,依然身骨健朗,走路带风。
自打有了徒弟,庆元子除了每天守着观里干杂活,就是走二十里山路去镇上的希望小学接徒儿放学。师徒俩走路都是脚下生风,二十多里地山路一个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换做一般人骑车也撵不上。
后来,赵莫小学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考上了更远的市里中学。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上初中后只能住校,每月回村一次。渐渐地跟老道学道的时间越来越少,师傅只能每次抓紧时间督促赵莫背心法,得空了自己悟道。
再后来,赵莫考上了S市的一所大专院校。不是他学习不刻苦,而是在他们那样的小县城,教育资源本来就很匮乏,能考上高中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赵莫用能上本科的分数填报C市大专,一来可以领助学金和学校补贴,省了一大笔学费。二来只上三年的大专能早点出来工作,何况S市工资比他在的小县城高出一大截。
“我来这个城市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么宽的马路也能堵车,比我们小镇过年人还多的商业广场居然每隔几条马路就有一个,不管有没有月亮的夜晚,也都被路灯照的亮亮堂堂。我见识到了电视里大城市的繁华,我要努力工作多赚钱,争取早日带我的父母和师傅师弟也来这城市感受一下。”
赵莫感慨道:“所以不管在学校大家怎么逃课早恋上网吧玩游戏,我除了去图书馆自习就是在宿舍打坐吐纳。师傅让我不为世俗,严守道心,我一直牢牢记着,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喜欢不可为空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不可为空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