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多少?”钟家两父子刚趁着月光把牛送到牛屋里,把架车子上的货给卸下来,搬到堂屋里去,陈显英就忙不迭压低了声音问道。
“两百斤大米,面粉没货了,还碰见卖新下的土豆的,买了一麻袋,我估摸着得有个四五十斤重。”
“粮站买的,米有点贵,一毛四一斤,花了二十八,土豆子没约称,人家按麻袋卖的,一麻袋两块钱。”
“还买了点药,说家里姑娘发烧了,媳妇肚子疼,去医院药房给拿了点安乃近,又上老中医那拿了干姜片,益母草,让他给开了五六副退热的中药,再要多,人家不给了。其他的我也不认识,就没敢开口要。一共花了四块五”钟伟先有点心疼,但是没办法,这玩意是必须的,到时候发大水了,去县里的路不一定走的通,万一生病了,大人还好,孩子怎么办?
陈显英打开麻袋,挑出一个土豆掂了掂,然后抓了一把米,挑出一粒用牙齿咬了咬,确定没问题了把手里的米又给放回去了。
钟伟先还买了五斤红糖,他们这里产糖,所以买到这个并不难,盐也拿了十包,只给人说是买回家腌咸菜用,这些都是好东西。
“行了,把土豆背西屋地窖里去。米拎东屋绍华那柜子里放着。”钟家的正房一共是四间,正中间的堂屋,堂屋左侧的是钟伟先夫妻俩的房间,右侧第一间原来是钟家小姑的,她嫁出去后,那个房间就留给钟莹莹了,现在她还小,还跟着夫妻俩睡,那间房也就暂时性的做了家里的仓库,平常家里除了日常吃的米粮都堆在那里,第二间是钟绍华的,原先是钟爷爷钟奶奶的,里面有个大衣柜,拿来藏粮食再好不过了。
钟伟先夫妻俩的房间左侧还有一间小的柴房,里面放了一些比较规整的木柴,外面找不到柴火的时候才会烧那个。柴房下面就是钟家的地窖。
钟家的院子很大,柴房的正前方是灶房,平常做饭在那里,灶房前面有一块菜地,是一块坡地。
人住的房子是砖头砌的,他们隔壁村有个砖窑厂,所以不缺这些,右边有个牛屋,牛屋还是土房子,还搭了简易的鸡窝和兔子窝,到时候发了水了也不知道这些还能不能留得住,想的有点远了,万一留不了,那就直接宰了吃了。
“得了,先洗洗睡觉吧,天也不早了,明天还要干活呢。”收拾完东西陈显英就打了个哈欠,摸黑干活基本不可能的,蜡烛不要钱啊,村里向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今天搞到这么晚,也属实是特殊情况了。
“喔喔喔喔呜~~~~喔呜~~~~”
天刚蒙蒙亮,钟家鸡群中唯一的公鸡就在扯着嗓子威风凛凛嚎叫。
在鸡叫声中,钟家的三个大人都早早的起了床,反而睡的早的钟莹莹此刻还睡的像个小花猪一样。
陈显英起床用柳枝沾盐刷了牙,又洗了把脸,就去做饭了。
两父子把昨天陈显英处理完的笋丝给放在竹席上一条条摊开晾晒,弄完之后凑到一块,嘀嘀咕咕,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
饭做好了,陈显英才知道他俩打什么名堂。
原是想去买几口大水缸回来,钟家是有缸的,四个大水缸,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的,一口放在灶房当水缸,平常去台子下的水井里挑了水回来倒里面,充当生活用水,一口放在陈显英他们卧房里,里面堆了平常做饭用的米面。两口腌咸菜的大缸,都放在院子的角落里。一口能装八十斤咸菜。此刻这两口缸空了一口,剩下那口也只剩下小半缸腌的雪里蕻。
“娘,再买三个缸回来,放在仓房里两个装粮食,还有一个堆灶房里盛水用,发了水了,每天去打水也不太容易。”
“坛子也得再拿上四五个,酱豆子和泡菜都得再弄点。”这些都是存放时间很长很长的,乡下酱油不好买,想吃点有味的,也就只有自家焖的酱豆子了。这玩意能一年吃到尾,不管是放在其他菜里,还是单独用辣椒炒了,都很下饭。
一发水,就是半年的收成没了,想要等下半年的,得到秋天,中间只吃不进,谁家也禁不起这么造啊,还是得多多准备些比较好,反正那些东西顶多也就费些盐,而且腌一次后那些卤水还能够重复利用,费不了几个钱的。
“那早点去吧,窑厂应该有货,拉回来我抓紧时间弄。”陈显英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于是等钟莹莹穿好自己的小棉袄起来的时候,家里又只剩下老娘一个人了。
“娘,爹和哥哥还没回来吗?”不应该啊,按理说早该回来了。
“回来了,他俩去买缸了,家里缺个缸腌咸菜。”小娃娃又不懂事,陈显英随口敷衍道。
“你待会儿是跟娘一块下地除草,还是在家待着自己玩?”这个年头孩子能走了都是自己到处跑着玩的,大人并不会一直跟着。
“我要一块下地~”钟莹莹准备去地里看看,有没有
喜欢回到五零年代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回到五零年代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