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雅梦

银湾浪人

首页 >> 江南风雅梦 >> 江南风雅梦全文阅读(目录)

第 6 章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江槐来这儿不久,但是每每听到本地人同游客推荐茶品的时候,必会提到“半盏浮生”。

    她一开始听不懂吴侬软语的方言,但一个词重复了无数次,自然就在心里扎根了。她没想到方润之人缘这么好,就连岁数大的原住民,都能极力推崇。

    她想再去品一次他的“茶”,但是立马又压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她再次把所有的一切归结到他的那张脸上。

    毕竟再风雅的茶汤,也不能缺失泡茶的人,毕竟再美好的茶事,也不能安抚浮躁的心。

    客人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或者消失,那波旅游团走后,江槐的店又安静了下来。

    她搬了个露营凳坐在门口,只见隔壁的早餐铺子扯了招牌,改换了“竹器”二字。

    微雨把小镇的色调调成了乌青色,室内的光线有些暗。隔壁的那个角落里,一个女人正埋头缠绕着分割好的竹条,三五缠绕间,一个竹麻鸭收尾了。

    这神来之笔的精妙之作,把江槐看呆了,她这才意识到,不知何时起,自己对“物品”的兴趣,竟然超过了人。

    江槐在不知不觉间挪动了脚步,走了三五步,她又觉得这样贸然打扰不太合适,于是转身去店里,拿了个小摆件,再次来到鸿娟门口。

    鸿娟遍得认真,并没察觉到门口有人。

    江槐礼貌的在她门口木门的扣环上敲了两下。

    “你来了?进来坐吧。”鸿娟的注意力还放在她手上的竹编上。

    乌镇是一个在浮躁都市中留存了众多沉静工艺的地方。乌镇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现代反而落寞了。

    江槐只在旅游宣传短视频上看到过竹编的工艺,视频拍得短,人的注意力更短,她划过的时候,脑子里都没留下一丝一毫的踪迹。

    西栅也有个供游客打卡的大簸箕,在月老庙附近,每天那儿聚集着众多的拍照的游人,江槐却一点都不感兴趣。

    只因为置身人群里,太多不同个体的声音围绕,心也就乱了。

    但这一刻,她却是被这不起眼的一个瞬间所吸引了。

    江槐置身鸿娟的身边坐下,“给你带了个礼物。”江槐把自己店里的一个铜钱状风铃送给了鸿娟。

    鸿娟接过风铃,细致品味着。

    江槐观察到她的手有些粗糙,手指长了不少粗黄的老茧。

    “谢谢啊,挂在店门口正好。”

    “是啊,铜钱招财。”

    “你还会编竹编呢?”

    “我妈从小对这些感兴趣,跟南栅的老师傅学了一些。”

    南栅的陈庄村是竹编的发源地,出了不少民间艺术家,鸿娟师承南栅,自然是不会差的。

    “你这怎么早晨卖早点,下午编竹编了?”江槐站起身,去门口点了烟。

    她可不想自己的烟味,渲染这幽雅清香的竹编。

    “早晨是为了活着,现在是为了传承。”

    鸿娟这话倒是把江槐逗笑了,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气质做派像极了乡野村妇,如今一个“传承”出来,但显得不像她了。

    乌镇有几家竹编体验店,规模很大,很多人打着“非遗”的名义来拍vlog,但很少有人来鸿娟这里。

    鸿娟的店不能体验,只能售卖。运气好的时候,有人会拿下她编织的艺术品,运气不好的时候,她就当打发时光,自己埋头苦干一天。

    她下一步是要编一个斗笠。

    “这斗笠的制作方法是我妈教我的,真正的竹编艺术家都是要有几十年的功底沉淀的。”

    “几十年?”

    鸿娟甚少这样严肃,她同江槐简单介绍了一下竹编的工艺流程。行业里的元老制作每一项工艺品的时候,都是要从选竹子开始的:

    竹子要选择两到三年的慈竹,砍来的竹子需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去青,破竹,后面的步骤便是启篾,用刀把竹子拉成薄如蝉翼的篾片,光是这一步骤便需要几年的沉淀,最终的竹片达到透光显字的标准才算合格。接下来便是匀针匀刀,让竹丝宽窄一致。到这里,编制最基本的竹片才算准备完成。

    江槐听得云里雾里,她的注意力都在鸿娟的手上,鸿娟的手法很单一,基本都是压一抬一。

    “我想我妈了。”鸿娟眼眶湿润。

    江槐听着这话,心里也一起失落起来。

    “我从小学习不好,高中辍学出来打工,供我弟上学。如今我弟功成名就,在杭州盖了大别墅,把我爸妈接过去了。”

    鸿娟话语里充满着失落,她打量着江槐,“我也不好看,嫁不出去,收不回来彩礼钱。”

    她的眼神复杂,似是在观摩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彼岸,又在同它求得些许慰藉。

    江槐自己都是消极度日,哪里还有心思去安慰别人?但是她仅存的良知作祟,过了会终于从自己嘴里挤出来一句,“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南风雅梦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江南风雅梦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