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抬手,郑重地向林桐介绍道:“玉儿,这位是陈良,他追随为父已有多年,在盐政事务上极为得力。”“陈良,这便是小女黛玉。”陈良听闻,赶忙上前一步,再次行礼:“久闻小姐聪慧过人,才名远扬,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小姐的容貌,倒是让在下想起了当年的夫人,真是像极了。”林桐微微一笑,仪态优雅地回应道:“陈大人过奖了。平日里常听父亲提起,您在盐政上的诸多功劳,日后还望陈大人多多指教。”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桐在父亲和陈良的协助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事宜的筹备之中。他们一同走访盐场,林桐亲眼目睹了盐工们艰苦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盐场中,烈日高悬,盐工们在滚烫的盐滩上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破旧的衣衫。林桐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一阵酸楚,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她与盐工们亲切交谈,俯身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难。陈良在一旁,适时地为林桐介绍盐场的情况,他的讲解详细且专业,令林桐对盐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制定新的盐政法规时,林桐充分参考了盐工们的意见和实际情况,力求每一条规定都切实可行。
改革实施初期,果然遇到了诸多阻力。一些盐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抵制改革。他们或是暗中使绊子,趁着夜色,偷偷潜入盐场,破坏盐场的设备,导致生产停滞;或是贿赂官员,用那白花花的银子,企图让改革半途而废。面对这般棘手的困境,林桐与父亲并未有丝毫退缩。林桐虽身处红楼时代,但其头脑中装着的都是知识,性格亦是果敢坚毅。她凭借着对局势的清晰洞察,与陈良一同商讨应对之法。
她建议父亲对那些抵制改革的盐商,采取强硬措施,以儆效尤。对于情节严重者,直接取消其盐商资格,令其再无兴风作浪的机会;对于愿意配合改革的盐商,则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此一来,既能激励他们踊跃响应,又可发挥示范作用,促使更多盐商转变态度。与此同时,她还助力父亲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她与陈良精心谋划并制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监督机制,防止官员被盐商收买。
在林桐、林如海和陈良的共同努力下,盐政改革逐渐步入正轨。盐价开始趋于平稳,百姓们终于能够买到价格合理的盐。盐场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朝廷的税收也跟着水涨船高,充盈了国库。林如海凭借着在改革盐政一事上的卓越功绩,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仕途得以晋升。
随着盐政改革逐步推进并大获成功,林黛玉的名声在街头巷尾也渐渐传开。人们都知道,林如海膝下有一个聪慧过人的女儿,在盐政改革中立下了功劳。成为了扬州城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彼时的贾府,因元春晋封贵妃,阖府上下一片繁忙景象,皆在为贵妃省亲一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林桐虽远在扬州,却时常与探春众姐妹们互通书信。扬州这边,诸事已然料理妥当。林如海因朝中事务繁杂,整日忙于朝政,无暇分身照顾林桐。加之贾母对林桐思念甚切,书信中屡屡催促,盼其早日回府。林如海思量再三,终觉是时候让林桐启程返回贾府了。
冬意渐浓之际,林如海因朝中事务需进京面圣述职,便决定带上林桐一同前往。宽敞的马车在官道上缓缓前行,车轮滚滚,碾碎了地上层层枯黄的落叶。随着马车的疾驰,窗外一路风景渐次后退。
行至近前,京城巍峨的城门终映入眼帘。林桐掀开车帘一角,目光落在那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心中感慨万千。那时的她,无助且迷茫,面对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与陌生环境,常暗自垂泪。
此番归来,她已不再是那个初入贾府时,柔弱无助的林黛玉。在扬州的这段日子,她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她心中笃定,凭借自己的能力,定能够在贾府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抱负。
回到贾府后,众人对林桐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贾母一见到林桐,双手紧紧拉住林桐的手,眼中满是欢喜,说道:“我的心肝儿,可算回来了。你这一去,可把我想坏了。如今你父亲仕途顺遂,你也跟着沾光。往后在贾府,缺什么少什么,只管跟外祖母说,定不会让你受了委屈。”
王夫人等人,脸上皆是堆满了热情的笑意,也纷纷上前寒暄。虽然她们心中对林桐仍存有几分嫉妒和轻视,但如今林如海在朝中愈发得势,风头正盛。她们也不敢太过放肆。林桐不慌不忙,一一得体地回应着众人的问候,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其他姐妹,见到林桐回来,更是欣喜若狂。李纨、探春等人,满脸笑意地快步迎上前来,一左一右拉着林桐的手,眼中满是热忱与亲昵。李纨轻轻拍着林桐的手背,语气关切:“林妹妹,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这一路车马劳顿,可还好?” 探春也在一旁附和,眼眸亮晶晶的:“快与我们讲讲扬州的事儿,我们都好奇得紧呢。”黛玉嘴角噙着一抹浅笑,娓娓道来在扬州的所见所闻,从瘦西湖的潋滟波光,到二十四桥的古韵悠悠,再到扬州城街
喜欢绛珠新梦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绛珠新梦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