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妻驯夫记

盐九泗

首页 >> 民国旧妻驯夫记 >> 民国旧妻驯夫记全文阅读(目录)

玉佛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有钱管家吗?”

    “钱管家还在庄子里。我听下人说米铺的伙计在闹涨工钱,爹不喜欢女人家掺和外面的事,我不好去管。”

    “我知道了。”

    刘珉之将这件事记下,心中更是惭愧。

    王桂英确是一心一意为刘家操劳,日后多补偿她些钱财吧。

    刘家在漳县有上千亩耕地,每年靠收租净赚十几万斤粮食,这些粮食大部分运到大城市出售,剩下的囤积在刘家粮仓,粮仓之中又拿出一部分在漳县做长期经营,保证本地充足的粮食供应。

    原先,乡下人自己有地,除了灾年不必买粮。后来兵荒马乱,卖地求全的人越来越多。没了地,便不用守着固定的家,可以到处行走,靠做雇农、雇工赚钱度日。如此,饮食、居所都要花钱维系。米是粮食的根基,刘家的米铺从不缺大小顾客。

    木瓦门楣上悬一块黑底金字的匾,“刘家米铺”四个字已错金落灰,木门陈旧,门槛低矮,踩进去就是堆满米柜的店铺内部。

    客人三三两两,柜台后的掌柜沉默地打着算盘,还有一个伙计看称,旁边立着一块木牌:新米75文一斤。

    “今年米价怎么这么贵?”

    伙计头也没抬,快速解释:“银元又涨价了,现在一银元换1500文,按银元给还是一银元20斤米。”

    民国货币制度复杂,去年刚刚发行“法币”,规定一银元=一法币,同时禁止银元流通,回收白银。但在大部分地区,这只是一纸空文,大家依旧使用自己熟悉的银元和铜钱。

    考虑到政丨策时局种种因素,米价的涨幅勉强说的过去。

    刘珉之没说话,在店里来回踱步,掌柜的感觉不对劲,一抬头,吓了一跳。

    “二少爷,怎么是您?”

    伙计唬了,忙抬起柜台的暗门,刘珉之大大方方走进去,站在掌柜让出的地方,翻看账本。

    “最近生意不错?”

    “正秋收呢,陆续进了两批新米,生意嘛,还是老样子。”

    账目没问题,每天大概几百斤米售出,好的时候上千斤,隔几天会有一两个大单子。

    “这里只你一家的账本?”

    “是。”

    “其他门店生意如何?”

    “二少爷,这可不归咱管,”掌柜为难道,“我只管自个儿店里,要说所有门面的事,得问钱管家去。”

    要是钱管家在,也不用他刘珉之费心了。

    “你工钱多少?”

    掌柜谨慎地没回答:“二少爷这是何意?”

    “问你话答就是了。”

    “我每个月15元,手下伙计每个月8元,年底有分红,节日有津贴,钱管家还会视情况给奖薪。”

    刘珉之合上账本。

    “这么说,你还算满意喽?”

    掌柜擦擦额头的汗:“不敢不敢,能在刘家讨一口饭吃,我们每天都感念老爷,额,还有少爷的恩德呐。”

    刘珉之又看向伙计:“你刚才说现在银元涨价,那就是铜元不值钱了。刘家每个月薪水给的是银元还是铜钱?”

    伙计唯唯诺诺:“是银元,是银元。”

    刘珉之向后一仰。

    “在漳县,应该没有比刘家更好的去处了。”

    “二少爷说的极是,亲戚都羡慕我们在刘家做事呢。”

    “是是,咱们东家是最厚道不过的。”

    两人千吹万捧,刘珉之又训了几句话,叫他们平时做事勤谨些,门沿、案板上的灰尘常打扫,他们一一应了。

    刘珉之任务完成,赶回家去。

    刘伯参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郎中每天都来,开的药方也改来改去去,其实就是换一两味无关痛痒的补药。偏王桂英实心眼,大夫刚改方子,她便盯着抓药重做。

    王桂英捧了药进屋,见刘珉之在,一挑眉。

    “这么快就回来了?”

    刘珉之施施然点头,从她手里接过汤药,一勺一勺喂给刘伯参。

    没喂两口,黑色的药沿他嘴边流出,刘珉之忙拿帕子去堵。

    “我来吧。”

    王桂英夺过药碗,翘着指头喂,也瞧不出手法有什么不一样,反正他全喝进去了。

    喂完药,她温声哄病人休息,刘伯参虚弱地点头。

    刚给刘伯参掖好被子,对方的手又从被缝里伸出来,轻轻拍王桂英的手背:“苦了你了。”

    “说什么呢,爹。”

    到夜间,王桂英才有空问刘珉之米铺的事,刘珉之将情况简单说了。

    “没什么大事,就是做事懒怠些,刘家的薪水是漳县最高的,我不信他们敢闹。”

    “这可说不准,人心总不知足的。”

    “放心,我训过话、给过教训了。你是从哪里听说他们要涨工钱的?我可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民国旧妻驯夫记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民国旧妻驯夫记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