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陈年的松脂气息裹着尘埃扑面而来。木屋四壁挂满蛛网织就的星图,角落的铸铁火塘里积着灰白的草木灰。周然突然按住我正要触碰墙面的手:"当心铁杉木刺,这种木材干燥后会爆出细......"
他的话音被屋顶炸响的惊雷截断。一道闪电劈开天幕,瞬间照亮墙上斑驳的刻痕——那是无数道排列整齐的竖线,像某种古老的计数符号。雨水开始从茅草屋顶的缝隙渗入,在夯土地面汇成蜿蜒的溪流。
"帮我按住这里。"周然从背包抽出应急防水布,登山扣在他齿间泛着冷光。我们踮脚将银色布料铺展在房梁下,他的手指划过我手背时沾着潮湿的木屑味。防水布接住的雨滴在布料背面形成凸起的半球,让我想起他实验室里那些培养皿中的菌落。
雷暴持续发酵,周然蹲在火塘前用镁棒打火,火星溅在浸过石蜡的松果上。"1930年代的引火方式,"跃动的火光照亮他下颌的雨珠,"这屋子可能是地质勘探队的前哨站。"火焰舔舐着潮湿的柴堆,腾起的烟雾在梁柱间勾勒出幽灵般的轮廓。
我忽然注意到火塘边缘嵌着枚生锈的齿轮,周然用多功能钳撬起时,铜绿簌簌落下。"怀表机芯,"他转动发条,齿轮竟发出艰涩的咔嗒声,"表盘应该是黑曜石材质......"
又一道闪电劈下,借着一瞬的天光,我看见齿轮内侧刻着模糊的经纬坐标。周然迅速掏出地质罗盘比对,瞳孔微微收缩:"北纬31°12'''',正是我们要去的古村落方位。"
暴雨在防水布上敲打出密集的鼓点,他忽然解开冲锋衣将我裹进怀里。隔着防水面料,我听见他胸腔传来闷雷般的回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探险家汤姆森曾在这一带失踪......"
话音未落,屋顶传来异物坠落的闷响。周然抄起登山杖挑开茅草,一截裹着沥青的竹筒滚落脚边。剖开筒身的瞬间,羊皮纸卷轴带着霉味展开——是张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地形图,等高线间标注着奇怪的象形文字。
"看这个岩层剖面符号,"他的指尖在某个三角形标记上颤抖,"这是只有在高压变质带才会出现的蓝片岩......"雨声中混杂着远山的隆隆回响,我们同时意识到那并非雷声——是山体滑坡的前奏。
应急灯的白光刺破昏暗,周然正在快速打包重要装备。他甩给我的安全绳还带着体温:"系在腰上,我们得往高处转移。"地图上的蓝片岩标记点在他瞳孔中燃烧,那个方位正与我们原定路线背道而驰。
泥石流的轰鸣迫近时,我们撞开木屋后窗。周然用冰镐在湿滑的岩壁上凿出落脚点,雨水冲刷着我们的登山扣,不锈钢金属发出濒临断裂的呻吟。在攀越断崖的瞬间,我看见他颈间琥珀吊坠里的蕨类化石正在雨中泛着磷光。
当我们终于抵达地图标注的山洞时,防水计时器显示已在暴雨中挣扎了四十七分钟。周然点燃最后的荧光棒,绿光照亮洞壁上大片大片的晶簇——是方解石与白云母交织成的星云图案。
"这就是蓝片岩带,"他颤抖的手指抚过冰冷的岩壁,"通常存在于板块俯冲带十公里以下......"话音戛然而止,荧光照亮了岩洞深处的景象:成堆的勘探设备覆盖着岁月的尘埃,铁皮箱上的鹰徽标记分明属于三十年代的英国皇家地质协会。
在箱底生锈的标本盒里,我们找到了半张烧焦的日记残页。周然用紫外线灯逐行扫描褪色的墨迹:"...月圆之夜,我们在晶洞深处发现了那种会发光的......"后面的字迹被不知名液体腐蚀,只剩下一串血指印般的红褐色痕迹。
山洞突然剧烈震颤,周然将我扑倒在晶簇丛生的岩缝里。巨石坠落的轰鸣中,我听见他贴着我耳畔喊:"抓紧我后腰的锁扣!"他的登山绳正系在洞壁突出的榴辉岩上——这种形成于地幔深处的岩石,此刻成了我们最后的生命锚点。
当崩塌平息时,应急灯照亮了前方新暴露的岩层断面。周然的手指抚过那些蓝黑色的片岩,激光测温仪显示表面温度异常:"地下热泉!"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这下面有条未被记载的地热带......"
我们循着硫磺气息找到的,不仅是沸腾的温泉池,还有池底沉淀的星形晶体。周然用取样钳夹起一枚,紫外线照射下晶体内部浮现出DNA链状包裹体。"是某种生物矿化遗迹,"他的呼吸在防毒面罩里凝成白雾,"可能改写生命起源学说......"
暴雨停歇时,我们带着晶体样本爬出洞口。晨光刺破云层,照见周然背包外挂的英国探险队旧罗盘。他调整着方位角,金属指针突然疯狂旋转——在我们脚下三百米深处,强磁场正干扰着一切导航设备。
"要通
喜欢少年与远方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少年与远方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