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煦:“……没了?就这样?”
柳玉瓷感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一二三来。
二毛不一样,师父说不管他就不管了,只围着林北问怎么打败匪首的,快教教他。
柳玉瓷看林北咬死了不说,只道他已传信京都,多余的话再不肯泄露,唯有离开。
方宁告辞回家,他和吴煦便领三毛去寻荞哥儿。
张荞正在小学堂授课,两人不好打扰,就将三毛交给他,回归学子日常生活。他们约定晚上再聚就离开了庄子。
这几年,因着事务繁忙,吴煦很少回村。吴家又不像柳家,请了长工照看院子,大勇念东家好,即便不住人,也要每日仔细打扫屋内外,缸里蓄满水,柴房备足柴火,后院喂好牲口……柳家人随时回家能住人。
吴家院子就不同了,没请长工,全靠隔壁王夫郎一家照应,时刻关注有无小偷上门盗窃,偶尔也进去扫扫院子。
柳玉瓷要陪吴煦去看望王夫郎,顺便知会一声他们的喜事。
赶考路上,他应承过回来便成亲的。
于是,他俩一个喜滋滋的,嘴角咧到了耳根子,一个羞答答的,手里小动作不断,躲来躲去就是不给牵。
夭寿了,怎好这样大胆,牵手走在村子里,不必等明日,下午就能传得沸沸扬扬,人人都凑到他们跟前来问话。
对此,吴煦表示:“那不正好吗?告诉他们,我们马上成亲啦,谁都别打坏主意,想给你介绍什么青年才俊。”
柳玉瓷乜他一眼,“日子未算呢,礼不可废。”
吴煦不管,就要牵手宣示主权,追上去牵他。柳玉瓷不给,笑着跑开。
两人你追我赶,离王夫郎家半里路的地方,双双停下。
无他,两人看到了在吴家门口偷偷练字的庆庆。远远望去,瘦巴巴的小人窝成一团蹲在地上,认真地拿树枝一笔一划在地上涂涂抹抹。
柳玉瓷轻声靠近,发现庆庆比远看更瘦,且脸上、手上竟都带着伤!
“岂有此理!虐待小孩啊……”
吴煦突然出声,把庆庆吓了一跳。他迅速扔了树枝,捂住脑袋不住后退求饶,“没有没有,庆庆没有偷学,庆庆不敢了,不敢了……”
吴煦茫然看向瓷哥儿:我没这么吓人吧?
柳玉瓷朝煦哥哥摇头,蹲下身去掰扯庆庆的手,“庆庆?是我,阿吱小么啊。”
庆庆感受到搭在自己手上轻柔的力量,才敢抬头看来人,“小么?!小么,是你么?”
“是,是我。”柳玉瓷蹲到庆庆身边,温柔地把人搂进怀里,顾不上得不得体,径直就在地上坐了。他轻声细语问话,就怕吓着人。
庆庆告诉他,自己想学小么读书,认大字,太爷爷不肯,他就拿小叔和弟弟的书偷偷学。
弟弟是他阿爹生的儿子,柳老爷子的亲亲曾孙。柳老爷子不喜柳二家的哥儿读书,可他偏生考上了秀才,反观自己寄予厚望的耀祖,现下连童生都考不过,他就将希望托在了曾孙身上,才三岁就买了《三字经》《百家姓》给开蒙。
三岁的小孩,又是被千娇万宠地养着,哪里坐的住、看的进书,书放在房间里只能落灰。庆庆便时不时拿来看,每次被发现就要挨打,太爷爷骂他不学好,奶奶小叔说他偷东西,轮番挨打,阿父阿爹不管他,爷爷护不住他,就喊他跑。
他跑了,无处可去。
有次跑到吴家门口,听隔壁院子王夫郎家的孩子在大声念书,不自觉停下了。里面人念书,他在门口偷听,拿树枝乱写乱画,几次被王夫郎发现,都不见他赶人,甚至常好心地递块糕点或饼子,香喷喷的。
于是,他便养成了习惯,摸清楚他家孩子在院里读书的时辰,溜到吴家屋外偷学,也不挡王夫郎家的门。
柳玉瓷听得捏紧了拳头,和吴煦对视一眼,心头酸涩。
他在报纸上奋笔疾书,妄求改变天下人的观念,愿哥儿女子能读书明智、自立自强,有朝一日,亦可踏入朝堂,与那些男性官员共商国是、平起平坐。然而,在他眼皮子底下,在他血脉相连的家族之中,有孩子为学一个字,遭此苦难。
可他无可奈何。
柳老爷子顽固,两家业已断亲,帮不了庆庆。即使解一时之困,也不能免他一生之苦。
他搂着庆庆和吴煦相顾无言。
王夫郎正好蒸好了一锅红豆糕,出门给庆庆送糕,惊喜道:“阿煦,瓷哥儿!你们回来了!”
“嗯嗯,回来啦!”
两人压下情绪,接过其递上的红豆糕,热络地叙旧。
吴煦等不及进王夫郎家,便分享了即将成亲的好消息,王夫郎一声
喜欢坐等我家夫郎上岸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坐等我家夫郎上岸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