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策

兰印行藏

首页 >> 太平策 >> 太平策全文阅读(目录)

春闱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春闱在古代又被称作会试,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只有在乡试、也就是秋闱中获得名次的举人才能参加。“名落孙山”中的孙山,“范进中举”中的范进,都是中的举人,甚至年纪已经逼近四十,大部分普通人一生也就只能走到这里。举人对于草民来说可能终点,但对于国子监的监生来说,恰恰是起点。

    进入国子监无外乎三种渠道,一种叫“荫监”,意思是官员子弟可以通过恩荫入学,比如刑部尚书之子夏言,还有一种叫“例监”,就是说可以通过捐钱买监生资格,比如沈徽鸣、沈蓉音,最后一种难度最高的就是“贡监”,是由地方选拔优秀官员进入国子监,比如庄颜心,江南第一才女早已名震四海。

    朝廷通过这一制度,既可以笼络官员子弟、吸纳民间财富,也能起到选拔部分优秀生源的作用。这样的举措导致的一大弊病就是世家垄断,门阀政治开始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王权不得不开始向世家让步。比方说萧家主政,那么皇后就出自天下第一大世家慕容,换句话说萧家能有今天,有一半都是慕容家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明史中,那些年少成名的风光者大多最后都进了内阁,成为大学士,更有甚者平步青云,苦心经营多年,最后成为内阁首辅,位极人臣,敢说天下文官无不望其项背,图的便是一个张继口中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沈徽鸣自小通读史书,看过太多名人传记,以至于大部分官员的升迁路径他都心中有数。退一万步来讲,他完完全全可以让萧景宸举荐他入翰林,而不是仅仅要一间考场。但他没有,因为他是个有底线的人,有底线的人按照常理一般都过得比较痛苦。

    所以,他不得不以这样的痛苦为乐趣,为骄傲。

    他陷入了一种惶惑,因为他原先不是这样的人,其实他也没有变,他只是不想,单单不想在萧景宸面前低头而已,只是萧景宸这个人而已。

    发现这样的症结所在竟是萧景宸之后,一切就好办了。

    他去城西十里的三清观上了炷香,一愿为期九日的考试顺利,就算分到了封闭的单人考场也不要发病,二愿和萧景宸其人此生不复相见,三愿阿婴种茶风调雨顺,盼望能迎来一个大丰收。他许愿就是这样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希望神明能按照志愿顺序为他填报。

    上完香之后遇到了一个白眉老道,奇怪的是刚刚进门时却没瞧见这荒废的院中居然还有人。

    那道长给他算了一卦,说他今日所许之愿有的灵有的不灵,可以不必来还愿。沈徽鸣满脑子黑线,有种刚刚填完志愿就被通知滑档的感觉,他不记得自己说同意调剂啊。

    沈徽鸣出发前去了十里亭视察了阿婴的工作,发现白下村一切安好,井然有序,回家之后又被石子儿拉着装了三箱子的糕点,什么梅花糕、凤梨酥、桂花糕还有一些白下种的新茶。

    石子儿急得眼泪汪汪,在屋里头一刻不停歇,走来走去,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忘记了,没让沈徽鸣带上,思来想去,原来是把自己给忘了。

    “公子,我真的不能跟您一起去吗?”

    沈徽鸣看着这个小豆丁又是无语又是心疼。

    “公子从未离家这么久过,还要一个人提这么重的行李,一个人去考试院,我从来没跟公子分开过这么长时间,这让我怎么能放心?”

    “你家公子差点被你给说成一个废人啦。”沈徽鸣最后清点了一下行李,转头笑着看向石子儿。

    “哎呀公子,您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好啦好啦,眼泪擦擦,这不是大好事吗?我爹在世时也就希望能看到今天,你应该在家把一切都打点好,有空去照看一下家里的田地、宅子,和阿婴一起,乖乖等我回来。”

    “好,呜呜呜呜……”

    沈徽鸣离家的时候头也没回,因为他知道再耽搁下去,真的就走不掉了。

    …………

    “颜大人近来可还安好?”

    萧景宸坐在千金台顶楼包房的清风阁,为传说中两袖清风,最为清廉、最为刚直的凉州提督学政颜鹤行接风。

    说来也是意外,这颜大人调往凉州已有五个年头,以为早就不为皇帝所用,结果此次直接被点为春闱的主考官,一时之间,前往送礼拜谒之人踏破门槛。

    颜鹤行还是一如既往的臭脾气,早在前一月就闭门谢客,直至收到了萧景宸的拜帖,当然,他能来,是因为他有不得不来的原因。

    “托殿下的福,一切安好。”

    颜鹤行是个已到不惑之年的中年人,虽早就不再年轻,眉宇间却还可见天地正气。

    “哈哈,这听起来可不像什么好话。”

    萧景宸笑得如沐春风,大大方方地给对面沏了一壶茶。

    “我也是刚到王都,车马尚未安顿好就收到了殿下的请帖,殿下定是有要事相商。”

    “没有什么大事。”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策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太平策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