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剑

三相月

首页 >> 公主的剑 >> 公主的剑全文阅读(目录)

考录(一)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就有机会走出去!”

    顾清澄点点头,并没有继续和林艳书八卦,她沉默地听着学子们的议论,静待考录开场。

    舒羽的名字毕竟毫无名气,诸君只嘲笑了一会,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几个大名鼎鼎的名号上:镇北王世子贺珩,射御双绝,礼部尚书公子戴鄂,知书达礼,竹觅乐坊的少东家蔡昭,乐器账目无一不晓……

    这几位公子都是众人心中的书院魁首有力竞争者,但他们的车辇早早地停在了考院内,诸生无缘相见。顾清澄却早就在御书房读过他们的资料——知己知彼,才能在这场考录中合理胜出。

    今日考的是书、乐两门,顾清澄交了名牒,已然坐在考场内。

    所谓君子六艺之书,便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①,这次的题目只有寥寥几个字,却很直观:

    今有“止戈为武”之说,试从会意之逻辑,详解其合理之处。

    与往年的誊写造字相比,今年考录恰逢南北两国剑拔弩张,故而考题更切时政,不仅考的是诸学子的书法水平,更考的是对“止戈为武”的批注与理解。

    顾清澄坐在后排,她看了看题目,心中已有了然之意。

    周围许多学子却发出了叹息声,再也未下过笔。

    今日秋高气爽,一排大雁飞过考场,消失在书院阁楼的云际。

    书院最高的凌云阁内,两名中年男子临窗而望,身着青衣的是乐科教习骆闻,而另一位黑衣庄重的男子,是书科教习,亦是当今书院的总掌教,时怀瑾。

    骆闻的眼光落在远处的考院,不由道:“怀瑾兄,今年书院力推考试改革,学生们反对声不少啊。”

    时怀瑾却没有动容,只看着大雁消失在云际:“早就该改了。书院这些年尽是炫技沽名之辈,培养出的人才于南北时局毫无增益。可惜当年最拔尖的那几个……”

    他顿了顿,终究没有说下去,从喉间发出一声叹息。

    骆闻却俯首一揖:“怀瑾兄为书院长远计,从此次书科的题目可见一斑。”

    时怀瑾微微欠身,却将话题落在局势上:“南靖三皇子死后,两国边境已历三番小股交斗。”

    “陛下的和亲放归之策虽已尘埃落定,却也要等到明年了。”

    “怀瑾兄的意思是,这和亲并非上策?”青衣的骆闻凝重道,他二人身处书院高阁,俯视朝局,便讨论得更加单刀直入。

    “先来一个南靖的质子,如今又要送个公主过去。”时怀瑾神色微冷,“两国安危皆系于一人命运之上,岂非儿戏?”

    “当今陛下亦是书院学子,秉承昊天‘止戈’之志,这的确是兵不血刃的最好手段。”骆闻的语气里带了些无奈。

    “急报上说,第三次交斗,北霖死伤二十余人,算上前两次,已经快要逾百人了。”

    “但南靖的大军没有动作,边境的小冲突向来难以避免。”骆闻道。

    时怀瑾却冷笑:“和亲放归之策,定的是大局。但在想趁机在边境浑水摸鱼的,岂止一方的势力?”

    “今日十人,明日十人,人命关天,再放任不管,怨念成山,边境恐怕等不到明年。”

    “你是说,又会和十五年前一样……”骆闻欲言又止,“但南靖五皇子的大军,不会渡江。”

    “质子江步月一旦回国,骆兄觉得,南靖还有何惧?他们祖上便是反对‘止戈’的派系。”

    骆闻听罢,郑重道:“怀瑾兄今日让诸学子讨论‘止戈’的会意,难道是……质疑过往的信仰?”

    “骆兄言重了。”时怀瑾将眼光放得长远,“战乱未止,平乱统一的大任,终将交到下一代的手中,骆兄不好奇,年轻一代眼中的‘止戈’是何模样?”

    ……

    考场里,顾清澄准备交卷。

    书科于她来说,并不是她最擅长的。北霖年轻一代里,醉心书法的不在少数。

    但她还是答完了。

    书科之会意考校,并非科举文章,要的便是言简意赅,从而展现参考者书法之高深,以及字形会意理解之精妙。

    顾清澄环顾了一周,见仍有人迟迟未下笔,犹豫了一下,还是第一个交了卷。

    午后,时怀瑾翻开糊名的试卷,一张张浏览过去,考卷里尽是风格各异的行书与草书。字里行间对兵不血刃的权衡、利益交换的算计,都剖析得鞭辟入里,见解不可谓不深刻。

    终于,他翻到了最后一张试卷。这张试卷是最早交上来的,篇幅也最短。

    目光扫过,在题目下方仅有两行行楷,对字形进行了简要拆解,除此之外,整张试卷便空荡荡的,唯有四个大字,雄浑大气,那笔画似有千钧之力,力透纸背,刚健正楷的字迹跃然纸上 ——

    “以武止戈”。

    时怀瑾呼吸一滞,不由得攥紧了试卷。

    使命如山,他作为院长,背负得已经够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公主的剑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公主的剑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