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种田日常

禅师

首页 >> 山居种田日常 >> 山居种田日常全文阅读(目录)

进山采药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石斛茎条粗壮,估摸在三年期以上,直径大都在九厘(约3毫米)左右,长度在三到六寸(约10厘米~20厘米)之间,其中最粗的径约十八厘(约6毫米)。

    看到这么些品质上乘的石斛,姜桃笑得合不拢嘴,“阿弟,它就是石斛!记好喽,能卖钱。”

    姜桐瞧着眼前这一片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野草,一脸怀疑,“阿姐,你没认错?”

    姜桃点点头,“我从前去药铺给阿爹阿娘抓药时,曾经见过。只不过药店是炮制好的干药材,咱这是长在地上还没处理的湿药材。”

    反正姜桐也没见过炮制好的枫斗状石斛,肯定能忽悠得过去!

    姜桐自是没去过镇上的药店,乍一听阿姐说的话好像也没毛病,赞道,“阿姐,你真聪明!”

    姜桃拿着镰刀做个示范,“看着,从根部往上留两节再采割!”

    接着,指着粗细在六厘(约2毫米)左右的石斛,嘱咐道,“茎秆比这细的都不要动,长到明年,咱可以继续采摘。”

    “好!”姜桐心情雀跃,拿着柴刀,浑身充满干劲。

    姐弟俩从坡顶开始,先用竹竿朝四周拍拍,赶出一片范围,才蹲下来,埋头采割石斛。

    因坡面潮湿,两人都仔细脚下,别一不小心滑倒,压坏了药材。

    两人采割一会药,觉得蹲得腿麻了,就站起来弯弯腰、伸伸腿。

    如此交替,约摸一个时辰后,这片石斛总算挖个差不多,两人的背篓都快装满了。

    首战告捷,姐弟俩喜笑颜开,垫把树叶席地而坐,歇一歇,喝口水。

    休息片刻后,姜桃起身,打算绕路,去几里外的另一处山坡。

    她记得那里有片松林,里面生长着茯苓,原主去岁捡松塔的时候见过,可惜相见不相识。

    姐弟俩沿着坡往前走,半路闻见一股熟悉的香味,这是...香椿的味道。

    姜桃喜出望外,春天吃香椿芽正当时,尤其是头茬香椿,可是人间美味。

    姜桐兴奋道,“姐,这里有香椿,太好啦!”

    他之前见山脚的几颗香椿树被手快的人摘完,只留光秃秃的枝干,连个芽头都没剩,一度很懊恼。

    姜桃眉眼含笑,“看来咱们今天能加个菜喽!”

    两人疾步往前走,不过几十丈远,赫然出现一个香椿树群。

    尤以中间的那颗最为粗壮,树干有两个碗口粗细,约摸三丈高。

    周围数十颗拇指粗细、半丈高的小香椿树团团围着它,宛如众星拱月,颇似它延伸出去的子株。

    一簇簇嫩嫩的香椿芽展露枝头,裹着红衣,个个含羞带怯,微风吹拂,枝叶颤动,似乎在等着人采撷。

    姜桃鼻翼抽动,深吸一口香气,胃里馋虫大动。

    霎时,她脑海浮现香椿芽的各种吃法,香椿拌豆腐、香椿炒腊肉、炸香椿鱼儿......

    倏忽想起家里没有油,也没有面粉,登时美梦破灭。可恶,要好好赚钱啊!

    姐弟俩先从一堆小树开始摘,将一把把香椿快速收入背篓。等小树摘完,两个背篓也已经装满,他们并没有停手。

    姜桐伸直脖子,举起手去摘大树低处的嫩芽。

    姜桃踮起脚手擎着镰刀唰唰收割高处的,若再往上,便够不着了。

    姜桃擦擦额头的细汗,昂首看看日头,瞧着离午时还早,此时家去,下午再来还赶趟。

    “阿桐,背篓满了,咱先回家吧,下午多带几个麻袋过来吧。”

    姜桐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瞥一眼背篓,悻悻道,“好吧!”

    两人在附近捡了几片大树叶,把多出来的香椿包起来。

    为了减轻重量,又一口气喝完各自竹筒里的水,开始下山。

    快到山脚的时候,扯了两把芭蕉叶,盖在背篓上面,这样做可以避开村民的注目,村里人常摘芭蕉叶编草篮。

    此时还是半晌午,村里人大都还在地里干活,路上基本没撞见什么人。

    姐弟俩赶到家,早已饥肠辘辘,放下背篓,就着水啃起野菜饼。

    饼子已经变硬,吃着有点剌嗓子,姜桃艰难咽下去。

    喝水的时候,余光扫到墙外绿油油的芭蕉树,她蓦然想起后世美食博主安利的芭蕉凉粉来。

    小时候,外婆曾经做过几次芭蕉凉粉,工序简单,吃起来Q弹爽口,巴适得很!

    这么一对比,姜桃再也吃不下野菜饼,就要吃这口凉粉,眼睛盯着芭蕉树冒光。

    姜桐纳闷,“阿姐,你瞅着甘蕉叶做啥?想吃甘蕉果啦?它刚开花,等吃果子还得好久呢?”

    姜桃瞬间反应过来,芭蕉此时还叫甘蕉呢,这里的人只吃它结的果,并不晓得芭蕉芯与芭蕉根茎都能吃。

喜欢山居种田日常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山居种田日常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