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村村西一户人家灯火通明的,正商量着吴释卖米一事,正是那个在老太太家抢着开口的婶子。
依据吴爸爸那边的辈分,吴释应该喊她梅婶。
那会儿因为其他村民在,加上吴释和老太太显然不高兴了,梅婶没多说什么跟着村民一道走了,回家后忍不住去找了村委,希望村委帮她说说,让吴释能帮着她家把大米卖了。
她想着老太太那边又不是缺了这卖米的钱就过不下去了,可他们家真的很缺。
梅婶他们家就是老太太说的家里有青壮年种地的那几户人家里的其中一户。甚至因为她跟她老公都勤快,今年又多种下了几亩地,家里如今足足还剩下5000多斤,家里今年地里是一分钱都没挣着。
前几年他们家的米是卖给县里一家粮油公司的,因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所以他们家才会留在家中继续种水稻。平日里除了种水稻,也养田鱼,也是那家粮油公司一起收购。只是今年他们家跟粮油公司闹翻了,家里的米是一斤都没卖,至今还在粮仓里。
吴山村说的今年的稻米其实是去年11月收割的晚稻,如今已经是4月,马上要5月了,梅婶家是越来越急。眼看着今年的早稻再过一两个月都要收割了,那真的他们家的大米就要砸手里,成了陈米更卖不上价格。
跟县里的粮油公司闹翻,其实也有梅婶自家的缘故。
镇上碾米厂帮着碾米,也会卖米。村民要找碾米厂卖,那就是8毛一斤由碾米厂收购过去。但一个镇子的碾米厂能有多大?何况镇子下面还有这么多个村呢。所以撑死了也就几千斤的量,属于先到先得,索性碾米厂也不靠卖米营收。
梅婶他们家之前卖给县里粮油公司的价格是1块3毛每斤,比起碾米厂来能多个5毛每斤,好几千块钱呢。
本来梅婶卖了几年是相安无事的,没曾想去年家里的孩子上高中了,镇上没有高中,所以去了县里上学。梅婶丈夫在县里看到那家粮油公司对外卖稻鱼米竟然是10多块钱一斤,他们一算前前后后一斤米差不多翻了10倍!
当即梅婶家就不高兴了。
毕竟辛辛苦苦种地一年,甚至他们家为了多赚钱还种的双季,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一万出头。于是他们越想越不甘心,找了粮油公司说要涨收购价。
如今看来梅婶他们家没成功,毕竟他们家也就几千斤的米,对粮油公司来说算是散户,他们不乐意折腾。找散户不就是图便宜么?!
梅婶丈夫也是硬气,愣是决定不卖给他们了,要自己找地方卖。
于是从去年耽搁到现在,也就卖出去几百斤,还是亲戚什么的帮衬着买的。梅婶能不着急么?所以听说吴释能帮着卖大米,这才着急了,希望能帮着自己卖一卖。
梅婶也知道自己在老太太家着急了,说话不好听,被拒绝了她也难受。但实在是家里缺钱,可谓是火烧眉毛了,这个学期孩子上学学费都是借的,更别提种地的种子、肥料等等,哪样不要钱?
大米和田鱼本是他们家最大的赚钱路子,农闲时候再去打打零工能赚些钱,以及平日里弄些山货以及地里的菜、水果去卖卖,是他们家全部的收入了。
粮油公司不收他们家大米,自然也不会再收他们家田鱼,于是去年田鱼也没卖掉,只能做成了田鱼干。这还好说,属于干货,耽误个几个月的没什么。可大米不同,新米和陈米的价钱差距太大了!
梅婶倒是没想让村委施压吴释,只是想着找人帮着跟吴释说说,将村里的长辈想来想去,觉得不好。像吴二爷、陈三伯他们这些长辈,对外都是称呼吴释是小吴先生的,怎么可能去做让吴释为难的事。年轻的嘛吴释也不认识几个,更不能去说。于是想来想去,只想到了村委。她太过心急,从老太太那出来,也就直接去了村委。
适才村委去吴释家,梅婶看到了,这会儿是吃饭都吃不安生了。吃着吃着,就忍不住问丈夫:“也不知道村委能不能说动吴释……”
梅婶丈夫虎着脸说:“你但凡腿脚没这么快,回来说一声呢!在咱们村,村委算个屁!人吴释都说了,只是他同事想买些米,七婶那边完全够了。人好心说一句,要是有其他同事想买,说不定七婶那不够,要找村里买,所以问问村里其他人家有多少米。他问这么一句,也是盘算着有几个人买,这点道理你不懂?”
“小年轻没种过地,没回过村,不知道村里谁家有米谁家没有米,所以问话显得大了。问了句村子,你就给人架起来,让人帮着全村卖米!你有没有脑子的?”
“现在还找村委上门去问,你让人家怎么想?”
“还想人家帮你卖米,卖个屁!”
梅婶被丈夫连着数落,当下也不高兴,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你以为我想啊?我不着急吗?咱们再过2个月地里稻子就要收了,到时候别说粮仓放不下,咱们这米就成了陈米,到时候别说8毛一斤了
喜欢全能小纸人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全能小纸人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