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出声,也没有主动过去。
卸完妆时,她站起身,走到门口,在帘子边顿了顿。
“林执舟。”她轻轻唤了一声,隔着布帘。
他那边的动静一顿,像原本正在扣袖扣,也像在回神。
“嗯?”他的回应不高。
傅南枝声音比白日更轻:“你在《秋水台》里那句‘我没走’……其实在那之后,我也说过一句话。”
“哪一句?”
她低头笑了笑,像是终于找到某个借口,将一个藏了很久的情绪以“角色”的名义送出。
她轻声说:“我站在你等过的地方。”
那一瞬间,隔着帘布的沉默很长。
像是时间特意留出空白,等他回应。
许久,林执舟才道:“这句台词,我等很久了。”
帘布微动,像风吹动剧本最后一页。
傅南枝没有再说话,只留下一句:“后台风大,你别感冒。”
她转身离开。
那晚的典礼,她没有得奖,也没有被cue太多镜头。
可所有媒体都记住了那场“后台未露面的对白”。
当晚,有场务匿名在社交平台发文:
“我听见她说,她站在他等过的地方。”
华星奖结束后的第三天,
#后台对白是真的#、
#她站在他等过的地方#、
#舟渡南枝文学#轮番登上热搜。
那段后台流出的匿名爆料,被无数次复述、剪辑、配乐。
有人甚至找出他们各自剧集中所有“等”与“走”的对白片段,剪成一部十分钟情绪漫流的“剧外情诗”。
“她说:‘我不想成为你等过的人。’
他剧中回:‘我没走。’
现实中她又说:‘我站在你等过的地方。’”
有人评论:
“他们不营业,却让我们反复梦见一个不曾上演的拥抱。”
更有粉丝自发发起了#舟渡拾光#企划:用他们剧中对台词、现实对话、混剪情节写成一首首不落名的短诗,每一句,都是他们不曾亲口说出但早已彼此回应的爱意。
那几天,微博、小红书、豆瓣全在讨论这对“未演先实”的情感线。
而就在这天晚上,林执舟结束了《秋水台》的补拍。
那场补拍是剧中结局戏。
他演的是,在朝堂之上递出最后一道弹劾折子,转身走下丹阶,身后雪落如帷。
导演喊收工那刻,他站在空旷布景中央,手心还留着一段句读未完的台词残页。
收拾完行李,他从后台小通道离开。
刚上车,收到了一条未署名的短信:
【你剧中那句“我没走”,成了我今年最想相信的一句话。】
他盯着那行字,眼神缓了几秒。
他知道是谁。
回复只有两个字:
【谢谢。】
不到一分钟,她回了一个字:
【好。】
再无新话。
他没有继续追问,也没有打电话。
他知道,这两个字之间,沉的是太多未说出口的靠近——是“我听见了”的默契回应。
当晚,傅南枝剧组围读新的一场戏。
这场戏是全剧的倒数第二场,人物即将迎来人生的反转。
编剧特地为她改了一段独白,加在她饰演的角色深夜独饮时。
那一幕,她独自坐在厨房昏黄灯下,桌上是一杯白开水,没有酒。
她望着桌角泛黄的照片,缓缓说出:
“你总说我做梦,可是梦有什么不好?”
“至少梦里你从不走。”
剧本一出,全组寂静。
她第一次读完这段台词,嗓音带点轻哑,停顿了一瞬,眼尾闪着一点水意。
“可以再来一条吗?”她轻声问。
导演点头:“当然。你要调整情绪?”
她轻轻吸了口气,笑了笑:“不用。”
“刚刚那一条,是给别人的。”她顿了顿,神情柔软,“这一条,我演给角色。”
话音落下,全组一片静默。
她重新归位,镜头拉近,灯光缓缓洒下。
那晚的镜头没有曝光,也没有人拍花絮。
但她知道——他或许不会看到。
可她还是希望,哪怕只是某天他不经意听到别人的转述,能听见这句藏在角色里的话。
因为那是她——以角色之名,说出的一句“我还在你梦里”的答复。
《秋水台》和《白昼孤岸》进入最终集预热期,两部剧播出时间仅相隔五天,结局
喜欢嗲精千金和跑龙套影帝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嗲精千金和跑龙套影帝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