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解剖:
呼吸系统:
气管及支气管内壁附着大量碳化中药粉末(含雄黄、硝石成分)
肺泡腔内充斥黑色颗粒物(能谱分析为不完全燃烧硫化物)
循环系统:
心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饱和度21%(未达致死量)
冠状动脉发现急性血栓(推测为应激反应诱发)
消化系统:
胃内容物含黄连、黄芩等中药残渣(与其煎药行为吻合)
肝脏细胞空泡化(高温导致线粒体嵴溶解)
毒化检验:
常规毒物筛查:
未检出□□、有机磷等常见毒物
血液乙醇浓度0.02g/100(低于酒驾标准)
特殊物质分析
碳化手掌组织中检出异常硫化物结晶。
骨骼样本含微量钡元素。
燃气泄漏浓度达5%-15%爆炸极限(厨房密闭性加剧风险)
煎药房存放的雄黄粉(As4S4)与硝石(KNO3)在高温下生成自燃性混合物
死者因调整
1.燃气灶火候引发初始泄漏。
2.金属疲劳断裂导致燃气大量逸出。
3.中药粉尘遇明火引发爆燃。
直接死因:
全身严重烧伤合并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案件性质:
意外事故,符合燃气泄漏引发粉尘爆炸的理化特征。
宁向晚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个结论。
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在出事前曾多次神色慌张地提到有人跟踪她,似乎预感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
宁向晚自己在仔细勘查爆炸现场后,也发现了诸多不合常理、令人心生疑窦的细节。
监控录像清晰显示,宁母在爆炸发生前,她还在专注地调整煎药的火候,这就意味着她当时并没有离开厨房。
可尸检报告却表明,她的呼吸道中存在大量丙烷气体残留,这说明她在爆炸发生的瞬间极有可能就在厨房内。
这种明显的矛盾之处,让宁向晚对“意外”的判定产生了怀疑。
现场勘验记录显示,厨房的燃气阀锈蚀断裂,安全阀存在缺陷,乍一看似乎是导致爆炸的直接原因。
宁向晚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后发现,药材库房中存放着大量的雄黄粉和硝石,这些传统火药原料在高温环境下极其容易自燃。
她由此大胆推测,很可能是有人蓄意将这些易燃物放置在药材库房中,精心制造了这场爆炸的假象,以掩盖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
赵晚吟的左手掌检测到金属疲劳纹路,按照顾云舒的推断,这表明她在爆炸发生前曾拧动过老旧的燃气阀门。
宁向晚对母亲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她深知母亲并不熟悉这些复杂的机械操作。
这个细节更加深了她的怀疑,她坚信有人故意设局,制造了这场看似意外的事故。
宁向晚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
当时,消防局副局长出于正值安全生产月的特殊时期等因素,要求在48小时内迅速结案。
这种不合理的要求,让宁向晚敏锐地察觉到,背后或许存在着一股更为强大的势力,推动着这场“意外”的认定。
三年前的那个深秋,寒意已悄然弥漫。
宁向晚与顾云舒在尸检室,激烈的对峙。
至今仍如烙印般刻在宁向晚的脑海中,清晰得如同昨日发生。
宁向晚紧握着一份八角茴香灰烬的样本,脚步匆匆,猛地闯入了解剖室。
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是军用炸药催化剂的植物载体!”
顾云舒冷漠地扫了一眼宁向晚手中的样本,眼中满是轻视。
她毫不留情地轻轻推开宁向晚递来的样本,语气冰冷如霜:“硫化物可能来自雄黄遇热分解,你的物证保管链呢?”
这简短的话语,如同利刃,精准地刺向宁向晚的软肋。
宁向晚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监控如实记录下宁向晚压抑已久的怒吼:“你们法医的刀能切开尸体,难道就切不开这背后的黑幕吗!”
顾云舒沉默不语,只是冷冷地注视着宁向晚。
此时的宁向晚手中并无足够的证据来推翻她的结论。
一个静谧得令人窒息的夜晚,尸检室里惨白的灯光显得格外刺眼。
顾云舒将尸检报告用力地摔在停尸台上,她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火:“同情不能篡改科学数据,除非你能证明!”
宁向晚深吸一口气,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是她最后的机会。
她缓缓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泛黄的
喜欢暗夜追凶[刑侦]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暗夜追凶[刑侦]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