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伊尔哈自己也能写出来,只是她平白无故的搞出一本书来太不合理了。还是叫佟家收集完,到时候伊尔哈再根据现代医学增减一些内容就好了。
"隆科多上月结识了位苏州来的大夫..."佟佳夫人将笺纸就着烛火焚了,灰烬落进茶盏里,"最擅调理妇人气血。"
临别时,佟佳夫人忽然想起什么:"三房的老姨娘...早年收过几本陪嫁的秘戏图..."
"烧了。"伊尔哈截住话头,护甲在案上刮出细痕,"我要的是济世救人的学问,不是那些腌臜东西。"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又留了饭,伊尔哈才叫琉璃将人送出去。佟佳夫人起身告退时,伊尔哈亲自将她送到殿门口。
"额娘慢走。"她声音温和,指尖轻轻拂过佟佳夫人袖口沾的一点糕点屑,"天冷,让琉璃给您添件斗篷。"
琉璃捧来一件银灰色貂绒里子的披风——是内务府新制的款式,领口绣着细密的缠枝纹。佟佳夫人摸着那柔软的绒毛,眼眶微热:"娘娘自己留着用才是..."
"我这儿不缺这些。"
佟佳夫人嘴角浮起一丝笑意,却又很快压下。她最后看了眼殿内——案几上还摆着用过的茶盏,青瓷碗底残留着半块没吃完的山药糕。
"下月..."她犹豫着开口,"下月隆哥儿生辰,若娘娘得空..."
"我会记得。"伊尔哈打断她,声音很轻,却很清晰,"叫厨房给他蒸碗长寿面,多放两片冬笋——他从小就爱这个。"
佟佳夫人怔了怔,眼圈突然红了。她匆忙低头行礼,转身时斗篷在青石板上扫过一道弧光。
……
伊尔哈的册封礼结束后,内务府开始操办嫔位的册封礼。宫人们有些唏嘘,没想到以前的安嫔娘娘还没等到册封礼,人就这么没了。
内务府的太监们抬着新制的嫔位金册走过长街,朱漆托盘上明黄色的绸布被风吹得微微掀起一角。几个年长的宫女站在廊下晒冬衣,见到这阵仗,不约而同地放轻了捶打棉花的动作。
"听说德嫔娘娘的承乾宫是最好的宫殿……."
"敬嫔娘娘的册文还是李翰林亲笔写的呢……"
闲话说到一半突然断了。拐角处,两个小太监正费力地搬着个蒙灰的樟木箱——那是去年就给安嫔备下的金册匣子,锁扣上"咸福宫"三个字还崭新如初。
老嬷嬷们互相递了个眼色。其中一位摸了摸袖子里安嫔赏过的银镯子,终究没敢拿出来。风卷着碎雪掠过宫墙,不知哪间偏殿的窗纸破了洞,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新晋的宜嫔抱着手炉从回廊经过,绣鞋踩过青砖缝里一截褪色的红绳——像是从哪个宫人腕上掉落的吉祥结。她脚步未停,只在转角处稍稍侧目,看了眼咸福宫紧闭的朱门。
那门上崭新的铜锁,正映着内务府太监手中金册的冷光。
……
保清正趴在永和宫的石榴树下,专心致志地用树枝捅蚂蚁洞。五岁的小团子穿着杏黄色棉褂,后脑勺的小辫子随着动作一翘一翘。忽然一片阴影罩下来——康熙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还拿着本《三字经》。
"保清。"
小身子一僵,树枝"啪嗒"掉在青砖上。保清慢吞吞转身,仰起脸露出个甜腻腻的笑:"皇阿玛..."眼睛却滴溜溜往院门口瞟,明显在找逃跑路线。
康熙的意思不可违背,保清一定得去上书房读书,住所也要一并搬到阿哥所去。伊尔哈只能请旨先准备好住处和学堂,伴读和师傅也要细细挑选才行。
永和宫的西暖阁里,伊尔哈正伏案疾书,宣纸上密密麻麻列着阿哥所的一应安排。
"东厢房要向阳,窗纸多糊两层,保清最怕冷。"她指尖在纸上轻点,"书案矮些,他个子还没长起来。椅子要带软垫——上回他坐硬木椅,半刻钟就嚷着屁股疼。"
延禧宫里惠嫔也在为跟着儿子去阿哥所的人选细细斟酌,以后这些奴才跟在他身边的日子比自己要多得多,一定得选个忠心可靠的。
窗外传来"哒哒"的脚步声,保清抱着个布老虎冲进来,脑门上还沾着草屑:"佟娘娘!我不要住阿哥所!"小脸皱成一团,"那里没有太子弟弟,也没有石榴树!"
伊尔哈拉过他,用帕子擦掉他鼻尖的灰:"保清不是说要当大将军?大将军都要会读兵书的。"见他瘪嘴要哭,又压低声音,"姑爸爸给你寻了个有趣的师傅——他会用沙盘排兵布阵,还能拿木偶演长坂坡。"
保清的眼泪顿时收了回去,眼睛亮得像星星。
三日后,保清住的阿哥所焕然一新。书架上除了《千字文》,还摆着彩绘的《山
喜欢佟佳贵妃要长寿(清穿)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佟佳贵妃要长寿(清穿)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