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武将

放鸽子

首页 >> 混在三国当武将 >> 混在三国当武将全文阅读(目录)

第 15 章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陪主公坐于酒馆二楼,透过窗户恰好目睹了那守卫难得一见的欠身行礼姿态,一雄壮军汉不禁挑起一侧浓眉,嗤笑了一声:“何前倨而后恭也?”

    因兵败众散,他随主公无奈至邺,一晃已有数月。

    在这段时间里,他可没少见那出身审氏旁系的城门守卫趾高气昂、对入城者威柄自专的面孔。

    现见其蓦地对那孤身入城者换了副嘴脸,虽未及看见对方面孔,也不难从那陡然变化的态度上猜出对方多为公卿子弟的身份。

    “贤弟何为怒耶?”

    对面席上所端坐之人稍年长一些,身量高大,面上却如少年般无须。

    他面色心不在焉,不知正思忖什么,突然听见同伴出言相讥,便温和地问了这么一句。

    对方摇了摇头。

    就是这一分神的功夫,那道让他有些好奇的身影便如鱼入水般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时间竟找不到了。

    “飞未曾怒。”没能看清对方容貌,他略感遗憾地将视线从窗外收了回来,嘀咕道:“不过是些不相关的人。”

    他本就对那人并无恶意,不过是瞧不上守卫的前后判若两人的做派罢了。

    他尊重出身阀阅、清节隽彦之芝兰,也厌那借士族之势、自命不凡的凡夫走卒。

    虞临完美地融入人群后,顺着时疏时稠的人流行走于城中大小街道上,不到两个时辰,就将这座不大不小的城池内部也大致逛完了。

    在逛过现已经沦为荒凉焦土、但依旧能看见一些昔日辉煌轮廓的长安雒阳后,邺城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自显得十分可怜——或许是连年战乱的影响,也或许是青壮已被强征入伍、抽调一空至前线,城中此时的人口并不算多,本地人更以老弱妇孺为主。

    虞临正思索着,就被人流裹携,顺道看了几场热闹。

    所谓热闹,其实就是冀州之主袁绍身边的那几大谋士家族间的明争暗斗:不光是主家之间唇枪舌剑、争权夺势,其门客亦是明枪暗箭,斗争不休。

    虞临对袁绍身边数大谋士只有表层了解,心不在焉地看了会,渐渐分辨出两群正在武斗的人明显有一方势力更强。

    人数不仅稍多上几人,行詈时也明显更有依仗。

    更重要的是,尽管他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但占上风那方的口音,听起来是属魏郡本地的。

    两边用一堆虞临眼里如同开玩笑般的花拳绣腿比划了一通,几人受伤,守卫也终于从东边姗姗来迟。

    却既没有为被抢了货物的倒霉商人苦主主持公道,也没有和稀泥地各打五十大板。

    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将神色愤愤不平的败者一顿训斥,然后强行驱散人群。

    围观的人津津有味地欣赏完,哪怕无需驱赶,也渐渐自主散了。

    虞临分神听了会周边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搞清楚了两伙人是谁。

    ——是各属袁绍麾下两大谋士,许攸与审配的族人。

    自始至终都占上风的那方,赫然是势力于魏郡盘根错节、被袁绍出征前委以心腹重任,作为别驾坐镇邺城本营的审配门客。

    而最后闻风赶来、毅然决然拉偏架的卫兵,正是别驾审配兄长之子审荣。

    听到这里,虞临方才看闹剧时的那种事不关己感,一下就不翼而飞了。

    即便他早知冀州阵营内派系林立,也没料到他们会将拉帮结派、排除异己这么摆到明面上。

    甚至连敷衍的掩饰都不屑于。

    袁绍看似还活得好好的,这方面的作用却跟死了没什么两样——主公明明正于前线亲自坐镇,挥斥方遒,邺城作为后方最重要的大本营却在公然起火,任由掌握主公机密的谋士家人间发生冲突。

    想到这意味着什么,虞临的眼里,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丝光彩。

    ——友人们精心为他修改的名刺,显然又失去了登场的希望了。

    恰在这时,身侧忽然有人轻叹了一声。

    混于纷杂的吵嚷声中,这叹息其实并不明显,只是虞临耳力实在过人,捕捉到后,不假思索地投去了一眼。

    正巧与那人对上视线。

    双方视线稍加接触,一向是能沉默就沉默的虞临微微垂眸,率先移开了目光。

    他神色晏然,若无其事。

    只可惜,明显更重礼节的对方,并未顺他所意地当做无事发生。

    这位身长足有八尺的男子大大方方地笑了笑,非但没有走开,还主动向他走来。

    在他身前,利落地拱手一礼:“鄙人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今日得遇郎君,不胜欣喜。敢问郎君尊姓大名?”

    虞临抿了抿唇。

    迄今为止,多年来彻底适应了独来独往的他,还是没能适应此时人能若无其事地同素味平生者打招呼,主动表达结交意愿的做法。

    尤其在跟诸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混在三国当武将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混在三国当武将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