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武将

放鸽子

首页 >> 混在三国当武将 >> 混在三国当武将全文阅读(目录)

第 11 章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他因作为吕布势中内应之功受擢升为郡守,却被调离下邳故土、至广陵抵御孙策军势,既是重用,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提防。

    陈登并不在意这些交换。

    只要自己能守住广陵,那最心系的家乡下邳,自然也会是安全的。

    虞临微微颔首。

    同他之前猜想的原因一样——陈登所追随的不是曹操军本身,而是‘徐州主’。

    确切地说,是一位不至于滥用民力、有能力保徐境平安的能主,而不是一位只知粗暴索取的军阀。

    陈登轻笑,明知故问道:“此番回答,可叫子至失望了?”

    虞临不解道:“府君推心置腹,临只觉感激不尽,何来失望一说?况府君所言,我亦深以为然。”

    陈登所信奉的追随强盛者这点,倒是跟他的想法有几分接近。

    到底是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对他而言,一直是最无关紧要的。

    他所定下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希望尽快结束乱世,好最小化兵灾动乱给黎庶带来的苦难。

    为了效率,就无法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去物色、再从零开始扶持一位主公——尤其生命脆弱无常,再崇高的道德水平都显得虚无缥缈,不如稳定的基本盘可靠。

    听了虞临的回答后,陈登不禁朗声大笑了几声。

    他越看虞临,越觉心喜。

    于是先将坐席与虞临的亲密地并做一处,旋即自然地执起对方一手,由衷感叹道:“子至,子至,何相见之晚也!”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有数月,又有了与诸葛亮同起同住的经历,虞临还是没能习惯这边密友间动辄抚手拍背的做法。

    几乎是陈登将草席拽近时,他那原本虚搭在案几上的手就险些本能地发动了攻击,只艰难地克制住了。

    对自己躲过的一场危机毫无所察,陈登兀自道:“若我所料不差,今日我应是留不下子至了。”

    虞临一直不由自主地盯着他握着自己的那只手,时刻抑制着强烈的攻击欲望,说话便显得慢条斯理:“蒙府君厚爱,临心下惶恐,实不敢当。”

    陈登忍笑。

    他可一点都不信面色始终毫无波澜的虞临,口中所说的“惶恐”。

    他惋惜道:“果真叫我言中。可惜衙署里尚有急务有待处理,错失为子至设宴践行良机。”

    虽说如此,他也不急着回到衙署,而是又问起了虞临:“子至既曾救望之于囹圄,恐于之前便已周游四海,历观诸侯。”

    “倒不至于。”虞临实话实话:“仅见过数位。”

    陈登笃定道:“子至应未尝见表。”

    据他对那位素未谋面的荆州牧的了解,其拔擢人才首重形容品貌,次重士林名望。

    按刘表的标准,虞临虽不知为何名声不显,却再契合另一条不过了。

    单是凭借令人见之忘俗的形容气貌,哪怕多少会被门第限制、不受重用,也绝不至于谋不得一官半职。

    只是以刘表心胸之狭隘难容人,再以虞临之锋锐不留情,二人相见的结果可想而知。

    断不会风平浪静,甚至有一方可能要血溅当场。

    慢着。

    想到这里,陈登忽然后知后觉了什么。

    前几天的军报里,好似的确提到襄阳城里发生过一起骚动……?

    虞临当然不知陈登在回忆什么。

    见陈登怔怔,却终于松了握着他的手,便也放松了先前一直绷直的脊背,诚实回答道:“确实尚未。”

    他想了想,补充道:“观表之行事做派,恐是见面不如闻名,因此倒也不觉可惜。”

    陈登被打断了回忆,险些被虞临的话给逗笑了。

    他面上还一本正经的,又问:“不知子至亲眼曾见过的,究竟是哪些诸侯?”

    虞临不觉得这有什么需要隐瞒,不假思索地回答:“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西诸将,以及孙讨逆。”

    在称呼其他几位要么用直接用名字,要么连名字都省略、只用诸君来概括的情况下,虞临肯用孙策那讨逆将军的官职来代称,已经是因为孙策在这几位里,绝对是最优秀的一位了。

    陈登饶有兴致地问:“仅以我所闻,凭他们资质,确不堪为子至之主。子至既已亲见,其人究竟如何?”

    虞临回答得言简意赅:“刘、张二人并无雄志远图,只意在偏安一隅,待到天下一统,一并卖予帝王家。”

    他没有对关西诸将做出的评价,是认为他们根本不值得提——连团结彼此力量和经营好根据地都无法做到,要么一昧劫掠,要么是投靠押注也不彻底,完全不具备逐鹿中原的条件。

    并且以他们的混乱不堪和野蛮做派来看,恐怕还将成为在中原局势稍微稳定后被首要针对、强硬进行排除的危险因素。

    虞临又道:“孙讨逆除外。”

    陈登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混在三国当武将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混在三国当武将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