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次的弹劾,会是殷士儋背后主使么?为了自己入阁的机会,所以让御史弹劾了张四维。
需要搞清楚这个事情,就要知道上书弹劾的御史到底是谁的人。
“孟大珰,这个弹劾张四维的御史是谁呀?家乡是哪里?哪一年考中进士呢?”珰这个字,原指宦官侍中、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黄金珰的装饰品,后来用大珰代指有权势的大太监,所以小太子称呼孟冲为孟大珰。
“这?好像是叫郜永春的御史。其他的奴婢也实在不知道了。”孟冲没想到小太子会问的这样细致,一时之间答不出来。
“那你派个人去文华殿问一声,我现在就想知道的。”
孟冲听了小太子的话,一脸为难的看向隆庆帝。
隆庆皇帝并不理会孟冲,听完这段大明阁臣拳脚相向的八卦倒是十分开心,他是个万事不放心上的皇帝,知道自己处理政务能力不足,也就不在这上面放很多精力,前廷事物全权委托高拱,自己乐得清静。
他见儿子对这些感兴趣,于是顺嘴就吩咐孟冲:“你派个小火者,去文华殿问一声,回来告诉太子。”
“是!”孟冲只得遵旨照办,看到隆庆帝丝毫不以为意的样子,就知道今天这顿眼药是白上了,只得出去随便叫了一个小宦官,吩咐一番。
不上一刻钟人就回来了,孟冲这才回到殿内,“回太子爷的话,这个郜永春是河南长垣县人,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
朱翊钧心内一惊,河南人,怎么会是河南人,首辅高拱也是河南人,河南新郑人,所以人们称呼高拱叫新郑公,这个郜永春和高拱是同乡,难道是高拱主使的?高拱表面想要张四维入阁,实际上不愿意,但是又担心得罪张四维,所以让郜永春上书弹劾?这也不像是高拱的行事风格。
虽然与高拱接触不多,但是通过众人口口相传的那些事情,多少能够推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拱性格急躁心胸狭隘,但却是个做事情直截了当的人,对付一个张四维需要如此迂回么?还是张四维身上有什么让高拱忌惮的地方么?
朱翊钧在心里将张四维这个名字重重加粗加亮,这是一个需要后续慢慢观察的人。
“嘉靖四十一年,那郜永春是第几名呀?那年的状元又是谁?”
孟冲猛地擦了一下汗水,他发现了,太子虽然年纪尚幼,但是绝对不好糊弄,这问得也太细致了,真是一问两问就被问个底掉儿,幸亏自己早有准备,派小火者将嘉靖四十一年的榜单一起抄了回来。
于是孟冲赶忙从袖中拿出折好的榜单,仔细数了数,“回太子爷,这郜永春是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嘉靖四十一年徐时行榜。”
“徐时行?没有听过,既然考了状元,那一定比郜永春厉害喽,现在是当什么官?”
孟冲反而笑了起来,“这不巧了么?这徐时行现在是左庶子,就是太子爷的东宫左春坊的长官,不过后来回归本宗后改回了姓,就是申时行申翰林啊。”
申时行!这就对了!朱翊钧知道申时行,却不知他改过名字,既然申时行是状元,那申时行与郜永春就是同年,朱翊钧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翻江倒海,申时行是谁的人可太好猜了,张居正张次辅,那这弹劾会是张居正的手笔么?他不想让张四维入阁?为什么?
这件事情猜到这里越发扑朔迷离起来,一个御史郜永春的人选,挑得可真是四角俱全。
从动机上讲,殷士儋有嫌疑。
从籍贯出身上讲,高拱有嫌疑。
从同科同年上讲,张居正有嫌疑。
这个不起眼的御史,也有可能不是谁人指使,就是为自己了搏个出头。
这人选挑得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会是张居正么?朱翊钧印象中的张居正该是这样的人。治家严谨、治国精细,能力毋庸置疑,所以越是完美的人选,越像是张太岳的手笔。
隆庆皇帝既然答应了太子可以习武、泅水、读书之事,自然要与前廷商议,大明王朝、礼法森严,哪怕是皇帝想要令儿子读书,却也不是一拍脑袋,今儿说了明儿就能定下的。
况且深冬岁寒,不利滋养,内阁商定后决定明年春天,拟定隆庆六年三月三日,皇太子正式开始出阁读书,上午读书,下午习武。至于泅水,可以等明年暑热之时。
诗人总以冬日里的阳光来形容温暖,这十一月的暖阳泼泼洒洒,晕湿了紫禁城的琉璃细瓦。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隆庆皇帝半靠在榻上歇息,底下一个俊秀的小太监半跪着,抬起隆庆皇帝的一只脚搁在春凳上,用一支檀香木尺杵替他揉捏按摩。
喜欢【明穿】命俦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明穿】命俦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