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率领大军入城,接收整顿了集庆军民约五十万余。
大军攻下集庆后,朱元璋便让人给太平府传了消息,让马秀英她们收拾行李赶往集庆。
周舍知道这个消息时大大舒了一口气,历史上朱元璋打下集庆后,作为大本营再也没有丢失过,去了那里就安全了。
眼下周舍就是这么想的。
朱元璋进城后,按着自己妹子交代的下令安抚百姓,不准行抢夺之事,严明军纪。
他在前总都督的府邸安顿好先住了下来,打算等日后再建造一处府邸。
这座前总都督的府邸离总督衙门不远,位于总督衙门右侧,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左边的东门与集庆总督衙门的西门相望,挨的很近。
府邸占地面积甚大,内有院落二十几处,前面厢房无数,穿过一个花园的石板路才是正厅,花园左侧是荷花池,右侧是练武场,后院还有个很大的马场。
朱元璋此时心里是非常畅快得意的,他觉得自己打下集庆是顺应天命,于是当下便把集庆府改名为应天府,随后还派人去报告了一下那小明王韩林儿。
不久后,朱元璋就接到了新的“任命”,小明王给朱元璋升了官,升他为枢密院同佥,这个官不小了,那小明王也发现朱元璋可能是个人物。
此时大元那边也有一道任命,那元帝听信谗言将宰相脱脱的相位给罢免了,这脱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保保。
把一个能征善战的发配去了跑业务,让他去招降叛军,简直是可笑至极!元帝把自己的唯一利器给丢了,离灭亡也不远了。
朱元璋将应天府界地好生整顿了以后,他的好心情没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现在成了肉夹馍。
在长江的中下游,自西向东,现在是以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势力并立的局势。
他被夹在中间,论兵强不如西边的陈友谅,更何况西边除了陈友谅还有徐寿辉,只是徐寿辉此人无大志。
论有钱比不上东边的张士诚,自己实力最弱。
好在南方的方国珍固守自己南边那点地盘,没有往北进一步的意思。北边的刘福通乃真英雄也,他一意往北打元朝,无意内斗。不然的话朱元璋可是四面树敌。
朱元璋很是“忧心”,眼下是在夹缝里求生存,幸好和元兵之间还隔着刘福通,有刘福通替他挡着,总算还有点安慰。
他要是想进一步扩大势力,只能慢慢蚕食西边陈友谅、徐寿辉与东边张士诚的地盘。
朱文正已经二十岁了,东渡长江后,因他较为年长,又是朱元璋的亲侄儿,随大军攻下太平和拿下集庆时也表现的很是勇猛,被朱元璋夸奖后甚是得意。
应天府时局稳下来后,家眷都安置好了,他便见到了冯文秀,这一年多他都随军在外,没想到才一年多,这小丫头出落的更水灵了,朱文正心里痒痒的,打算过个两年向朱元璋将她讨了,主意一定便整日跟个花蝴蝶似的围着冯文秀打转。
自从到了应天府,住进这豪华府邸后,马秀英每日忙着各种事宜,除了内院女眷之外,还有得管着朱元璋的内务、粮饷等军事,没有时间再看着周舍了,便让周舍先跟着朱文辉他们一起。
于是周舍就不想再去应付“读书”了,她还是和马秀英住一个院里,每天除了抽一个时辰练字以外,其他时间都溜去了军营,她之前射箭学的不好,就是因为年纪小差点力气,加上只射固定靶没什么太大进步,所以就去找那顾时求教。
顾时对这个毅力坚韧的小子很有好感,仔细教了周舍骑射的要领。
在奔跑的马背上射箭,难度要远大于骑马,也远远大于射箭。特别是马奔跑起来和落地时,会有一瞬间的悬空下落,这就很容易让箭失了准头,如果想在马儿奔跑的时候射得准,那么无疑非常困难,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精准把握节奏。
最容易的是往前进方向的左侧射箭,其次是往前和往后,最难的则是往右射箭。
刚开始周舍拿捏不了马跑起来的节奏,箭根本射不出去多远,更别提准头了,她用了一把下力的弓,拉力差不多六十多斤,如果是那些士兵是可以轻易拉满的,她这身板才十一岁,全力才勉强拉个八分满。
用力拉开时手指被割的太疼,她就找了一些布条缠了起来,特别是大拇指,磨的都起泡了。怪不得电视里那些大将军都带着扳指,合着不是炫富,而是为了射箭不割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天一个多时辰的骑射,半年后终于有了些成效。
除了骑射以外,其他时间还是和朱文辉他们一起练兵器,主要还是长枪和大刀。只是拿刀砍来砍去她心里总觉得像个杀猪的,大多数还是喜欢长枪,耍起来也觉得威风些。
冯文秀面对朱文正的不时特别关心,表现的也落落大方,有礼有节。她父亲略嫌那朱文正没有
喜欢大明皇帝的养子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大明皇帝的养子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