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细雨敲打着星火诗歌社区总部的落地窗,林深站在全景玻璃幕墙前,俯瞰着楼下街道上撑伞的行人。社区成立半年来,注册用户突破千万大关,后台每天收到的诗歌投稿超过五万篇。但此刻,他的眉头却因一封特殊的邮件而紧锁——来自国际诗歌协会的邀请函,邀请星火社区作为唯一的线上平台代表,参加全球诗歌文化峰会。
"在犹豫什么?"陆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将温热的咖啡杯塞进林深手里,"这可是让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机会。"
林深转身靠在窗边,咖啡的热气氤氲在镜片上:"我在想,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社区里大多是普通人的创作,在国际舞台上会不会显得不够''''专业''''?"
陆川伸手摘下他的眼镜,用袖口轻轻擦拭:"你忘了那个在漠河直播时,用诗歌治愈抑郁症患者的夜晚?还有乡村小学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诗歌的力量,从来不在华丽的辞藻里。"
峰会现场设在塞纳河畔的艺术中心,当林深和陆川踏入会场时,数百道目光聚焦而来。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星火社区的精彩片段:清洁工阿姨朗诵落叶之舞,自闭症男孩讲述画中的星辰大海,乡村孩童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念出天马行空的诗句。
在主题演讲环节,林深站在聚光灯下,背后的投影切换成社区用户的诗歌手稿。"有人问我,当AI都能写诗的时代,人类的诗歌还有什么意义?"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我想带大家看一个故事。"
画面切换到一位95岁的老奶奶,她颤抖着展示自己的诗集:"我不识字,是孙子教我用语音输入。这些诗,是我对去世老伴的思念,是我看着重孙长大的欢喜。"镜头拉近,诗集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时光的皱纹》。
会场陷入寂静,片刻后,掌声如潮水般响起。来自意大利的诗人马可激动地说:"这才是诗歌的本质!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表达!"
然而,峰会晚宴上,暗流悄然涌动。某国际文学平台负责人带着几分傲慢开口:"林先生,你们的社区确实有创意,但缺乏文学深度。不如和我们合作,由专业诗人指导普通用户创作?"
陆川正要反驳,林深按住他的手,微笑着回应:"诗歌不该有固定的模板。就像塞纳河的水,正是因为容纳了无数支流,才如此壮阔。"
峰会结束后,星火社区迎来了国际用户潮。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阿拉伯用户觉得直白的情诗过于奔放,欧洲诗人质疑某些诗歌的"随意性",甚至出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的争执。
林深和团队连夜开会,技术总监提出开发多语言智能翻译系统,内容主管建议开设"文化诗歌交流"专栏。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社区里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埃及女孩。她发起"诗歌交换日记"活动,邀请不同国家的用户互相改写对方的诗歌,用各自的文化视角赋予作品新的内涵。
当中国诗人的山水诗被翻译成阿拉伯语的韵律之美,当日本俳句与现代诗碰撞出新的火花,社区里的戾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惊叹与欣赏。一位法国用户感慨:"原来诗歌真的能跨越国界,让我们看见彼此的灵魂。"
与此同时,陆川在商业版图上也有了新动作。他与国内顶尖的文创团队合作,将社区里的优秀诗歌制作成有声读物、文创产品,甚至改编成话剧。第一本《星火诗歌精选集》在预售阶段就突破百万册,所有收益都用于支持乡村诗歌教育。
在一次前往云南山区的公益活动中,林深和陆川走进了一所只有六个学生的小学。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争相朗诵自己写的诗。一个叫阿山的男孩站起来,声音清脆:"山是大地的皱纹,云是天空的棉花糖,而我们,是住在皱纹里的小太阳。"
林深红了眼眶,转头看向陆川。男人悄悄别过脸,假装整理篝火,却被林深瞥见他快速擦拭眼角的动作。那天晚上,他们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决定发起"百校诗歌计划",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建立诗歌图书馆。
深夜的帐篷里,林深借着月光写日记。陆川从背后环住他,下巴蹭着他的发顶:"在写什么?"
"在想,我们做的这些,就像在沙漠里种树。"林深放下笔,握住陆川的手,"一开始只有零星的绿意,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连成绿洲。"
陆川将人搂得更紧:"那我就做你永远的园丁。"他在林深额头上轻轻一吻,"睡吧,明天还要带孩子们看日出。"
帐篷外,山风轻拂,远处传来不知名鸟儿的啼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关于诗歌、关于爱、关于梦想的故事,正如同山间的溪流,日夜奔涌,永不停息。而林深和陆川,也将继续携手前行,在这充满诗意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动人的篇章。
喜欢屏幕微光处的眷恋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屏幕微光处的眷恋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