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的消息传来,吴三桂便陷入了两难境地。李自成派人送来劝降书信,许以高官厚禄;多尔衮也多次致书,邀他“共图大业”。然而,吴三桂内心深处,对大明王朝仍存一丝眷恋。如今皇帝健在,他在仔细斟酌之后,还是决定先迎崇祯入关,只要皇帝进入山海关,那他就有可能挟天子令诸侯,最不济也有崇祯作为资本、投降的进见礼。
于是,吴三桂亲自挑选五百精锐骑兵,前往关外十里处迎接崇祯。一路上,他心情忐忑,既期待能见到皇帝,又担心崇祯会降罪于他未能及时勤王。当他远远望见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缓缓走来时,心跳陡然加快。那队伍中,一辆破旧的马车在众人簇拥下前行,虽无往日皇家的威严气派,但吴三桂仍一眼认出,那定是皇帝的车架。
吴三桂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前去,双膝跪地,放声大哭:“罪臣吴三桂,未能及时远迎圣驾,更未能率大军勤王护驾,致使京师沦陷,陛下蒙难,臣罪该万死!”他的哭声中,既有对大明王朝覆灭的痛心,也有对自己处境的忧虑。
马车缓缓停下,车帘掀开,崇祯皇帝面色苍白,眼神中却仍透着一股坚毅。他望着跪在地上的吴三桂,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平身吧,三桂。这一切,非你一人之过。”
吴三桂站起身来,擦了擦眼泪,恭敬地说道:“陛下,山海关城防坚固,粮草充足,足以抵御李自成贼军。请陛下先行入城,我们再商讨防御事宜。”
崇祯点了点头,在吴三桂的护送下,一行人缓缓向山海关走去。一路上,崇祯看着身边这些衣衫不整、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满是悲凉。曾经的大明王朝,是何等的辉煌,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
进入山海关后,吴三桂立即命人安排好崇祯的住处,并召集麾下将领连同崇祯及带来的各位将领,商议防御大计。“李自成贼军攻破北京后,士气正盛,此番必然会来攻打山海关。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吴三桂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但如今我军兵力有限,仅凭我们自身,难以抵挡贼军的进攻。”
东和鞑子,南拒李闯!崇祯脱口而出,这其实是陆铭在说话,经过这十几日,陆铭已能基本操控崇祯的发声系统
皇上的意思是?”一位将领问道。
“朕打算派人前往辽东,与多尔衮接洽,商讨借兵事宜。稳住鞑子才能全力对付闯贼,同时严密封锁消息,严禁任何人透漏关内情况,即便是大战开始,也不能让鞑子知道,待击退闯贼后,他们也自然不敢轻易犯关!如此才能防止我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众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王家彦道,如此岂不是引狼入室!
不是引狼入室,我们也并非真的需要清兵入关,只是在谈判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轻易扣关,只要能拖一个月左右,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击退闯贼,进而收复京师!那时也就不用怕他们了!
“听闻李自成麾下仅入驻京城的人马就有三四十万之众,以咱们这五六万兵力,真能抵御住他们的全力进攻吗?”大将高第面露疑虑,低声问道。
崇祯神色镇定,环视众人后沉声道:“不必慌张。我们尚有十几日的筹备时间,就算闯贼即刻发兵攻打山海关,行程也需这些时日。只要谋划周全,里应外合,只要清兵不动,定能击溃闯军,夺回京师。诸位只需依计行事即可。”
他顿了顿,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即刻着手准备守城器械,大量征集火药;清点红衣大炮与火铳数量,确保能正常使用;同时加派工匠赶制弓箭。作为守城一方,要充分发挥远程攻击优势,尽量避免近身肉搏。另外,火速招募关内青壮,分发兵器,如此一来,兵力可扩充至八万左右。只要布防合理,想要抵御李自成并非难事。”
于是,吴三桂立即选派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书信,前往辽东与多尔衮谈判。与此同时,加紧整军备战,修缮城墙,储备粮草,训练士兵,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就在山海关守军紧锣密鼓筹备防御之际,通州、遵化一带的富商大户,听闻李自成进京后的种种举措,惊恐万分。又风传皇帝已退守山海关,他们便匆忙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家丁奴仆,纷纷逃往关内避难。此前,关内人口约二十万,随着这些流民大户的涌入,人口数量剧增。更让守将惊喜的是,此番流民中不乏精壮男子,经招募整编后,兵员竟扩充至近十五万之众。同时,各方筹措收集而来的火铳多达五六千支,再加上原有的几十门红衣大炮,防御力量大大增强。
然而,这庞大的人员规模也带来了意外惊喜,这些人皆是奔着崇祯皇帝而来,人数远超吴三桂原本麾下的兵力。这一局面令吴三桂始料未及——他原本暗藏控制皇帝、效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机,此刻也不得不暂且放下。权衡利弊后,吴三桂转而全心全力
喜欢元辰录~大明时墟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元辰录~大明时墟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