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想先讨论一下皇子的教育,众卿以为如何?”
皇子教育可能影响到未来皇帝对变法的态度。而赵顼此时提出此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皇室不要养出赵佶那种叫门的混蛋。
想想这厮大抵是他儿子或孙子,赵顼就觉得皇室教育问题真的迫在眉睫!
【哦对了,说到没骨气,我们顺手cue一下赵构。
绍兴五年以后,赵构多次拉着孝道当大旗,把自己对金人的投降行为说成一场“为了迎回双亲”的忍辱负重。他还说自己投降是为了和平,为了不让百姓受战火蹂躏。
我们来看看他的名言:
“今日梓宫、太后、渊圣皇帝皆未还,不和则无可还之理。”①
只有求和才能把我亲爹尸体、亲妈和亲哥要回来,所以我一定要求和!
“若使百姓免于兵革之苦,得安其生,朕亦何爱一己之屈!”②
为了和平,我必须做出牺牲!那就称臣求和吧!
好的赵构,我们都知道你孝顺又心系百姓了,那你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要在合约里把岳飞等人打下来的洛阳、郑州等地拱手送出呢?】
“金人不是答应将陕西大散关以南的地都还给大宋了吗?”赵构明白于天幕的质问,却仍然挣扎,“他将地还我,我把地给他,有什么不妥?”
他在南边好歹守住了大宋的土地。虽然没能如汉光武帝刘秀般的再造大宋,但他护宋之功,怎么也该被天幕夸上一两句吧!
而且大宋只有他一位直系皇子逃出,天命在身,不必多言。
孟太后依然卧在榻上,不发一言。
她眯着眼睛看太阳,也看天幕口中她当亲生孩子照顾的赵构是如何的不堪。可当年赵构登基改元“建炎”,不就是冲着汉光武帝兴复汉室的事迹去的吗?
那时多好啊……他用汉光武帝为自己的登基造了天意,又用建炎连接起光武帝的年号建武;她则看着中兴的志向在青年的眼中流转,光辉在这一刻洒满行宫。
那时候的赵构还不是现在这种在战和之间反复摇摆,仿佛时刻要屈膝下跪的样子。
自从与秦桧拜相,他就病了。主和派找到了他们的主心骨,谁来关心陕西那片被战祸犁成的白地呢?
以河南易陕西,实际上是用将领已经收回的国土换马上要被将领收回的国土。她能看清,便不信龙椅上那个聪明的皇帝不能看清。
他只是不愿醒罢了。
孟太后点了一根降真香,洗手祷祝。烟气萦绕在室内,像盛夏的飞虫。
【要说赵构最出名的特点,无疑是他南逃之迅速和对军队手段之酷烈。
四次南逃,先从南京到扬州,再从扬州到杭州。第三、四次逃遁海上,逼得金兵搜山检海不见康王。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携带15车古董南下,怕自己在乱世中护不住它们,想要将自己的心血交给国家。
奈何李清照一路追赵构一路逃。现实不是什么“她追、他逃,他插翅难飞”的小尬剧,李清照最终还是没追上装了飞毛腿的赵构。
等到安定下来,李清照手里的古董大部分已经散失。这无疑是中国金石学的一场巨大损失。】
“哈哈哈千古第一才女!第一才女……我应得的。那你就是大宋第二才女怎么样?”
“老师,你醉了。”
清溪上一叶小舟,舟上两粒人。风拨开茂盛的绿色,旋上师徒两个的发丝。
李清照没有找到考上进士的小神童林幼玉,却在江南水乡觅得一个同样灵秀的女儿。女孩头上有双亲的重压,于是她多方劝说,上下打点,终于使女孩的双亲艰难地松了手。
现在她们朱家的亲戚谈起大才女李清照,估计还在夸着她出手阔绰性情豪爽呢!
桌上纸笔散乱,杯盘狼藉。朱淑真抓住一张要被风偷走的诗稿,上面混着老师头上散落的白丝。
“老师,我知道你对北伐心有不甘。怒伤肝、喜伤心,你又这么大年纪了……痛!”
“哈哈哈你还教训起你老师了?这么小个人去谈大夫的理论,不担心忧伤肺啊?”
李清照收回手,朱淑真捂着额头上被老师弹过的地方,竟然还是个端庄的小人儿。
她晃晃杯中的白水,再共老师喝一盅。
“要说忧,老师才是那个要愁忧伤肺的吧?一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朱淑真想想还是气不过。
她好心劝老师,老师敲她头干嘛?
“朝去暮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朱淑真扁扁嘴巴:“晏同叔的《清平乐·秋光向晚》。”
李清照不理她:“杜工部在诗里写战乱,成了一代名家,我初读他诗
喜欢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