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地临海,交易多靠船运,自允清帝颁布了海运法以来,徽商买卖一律按此例法,最开始还好,大家都守规矩,卖方只需前往当地信汇行开具丹契,指明由买方为付款方,信汇行将副本丹契转送至买方所在地的信汇行,买方若想要取得货物,需得到当地信汇行携款赎取副本丹契和资凭,码头需见单放货,卖家则需携带正本丹契前往信汇行支取货款。这样一来,也算滴水不漏。可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大宗交易愈发密集,加之近年来朝廷的管控,少有商户能真正富甲一方,商事交易失败越来越多,已经有影响贸易命脉之势,隆晖帝于是下令整改,这丹契也就有了见票即付和见票承兑两种。“
李焓听的认真,“这两者区别在?“
”见票即付,顾名思义,就是信汇行一旦通知买方,买方即刻需要提款赎单,否则按日计息,一旦超过七日,货物就会被原路返回,运费也由买方承担,除非买方出示证据表明货物有误;但承兑交券却不同,信汇行向买方出示交券后,买方只需先作出承诺即可,无需即刻付款赎单。“
”这不是给了那些暂时周转不开的商户更多的时间,商业不是更应隆裕?“李焓不解地问,顾劼脑子转得快,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眸底闪过一道暗光。
唐星沈解释道,“本该如此,可是,这些年来税收种类愈发繁杂,中小商户根本无法立足,已经不再靠信汇庄交易,而是通过民间漕帮私下交易,漕帮的利收的比信汇庄少一成。这却让那些大商人有了可趁之机,他们四处招揽生意,把名头打的很响,承诺是即期交券,等卖方的货装了船就要求对方将货物资凭的托运人和收货人皆记名为买方。“
”等等,“李焓皱起眉头打断道,”我虽不懂商业,但也觉得不妥,按照唐姑娘你所说,这资凭是提取货物的凭证,若将资凭的托运人也记为买方,那这批货的归属怎么理的清?“
”便是这个道理,货已装船,商户们此时反悔便要重新寻找买家,如若此时漕帮再抬三分利,那商户便是找到了新买家,这笔生意也赔的分文不剩了。“
”你不是说漕帮比信汇行还少两分利,此处怎又开始抬利,那他们从哪里赚钱?“
”这种生意,漕帮赚的便不是运费,而是富商们的分红。说回去,此时商户面临赔本的风险,只好一赌,允了对方的要求,改了资凭。可这帮富商等货物到了码头,不去提货,反而要求商户将即期交券改为承兑交券,并允许他们提前提货,否则就拒收。此时,这批改了资凭的货已经无法流转,商户被迫一赌再赌,最后的结果便是——财货两空。“
”那他们为什么不停下来呢,凡事都有转机啊,不改资凭收回货,亦或者,亦或者,“李焓不可思议,喊了两声却突然停住,像是被扼住了咽喉,一时间屋内生出一片颓然的沉默。
星沈平静地揭开不堪的真相,“他们没得选择。商户们要吃饭,凡是被盯上的,漕帮不帮,他们要么赌,要么让货烂在家里,又有几人有私力能将货物运出这座海城呢?“
星沈最后一句的话音很轻,不像疑问,倒像自讽,是那些认了命的商户对这明晃晃的骗局的妥协。
许月落缓缓叹出一口气,在座众人皆生出沉重的窒息感,“他们是被逼上了绝路,这些年来,法令越来越像缚在人颈上的命索。“
”星沈可有解法?“
许月落一边思索一边观察着垂眸执杯的少女,那双眼眸灿若星辰,墨如点漆,似乎永远神采奕奕。
”不是没有。”星沈直视许月落的眼睛,没有丝毫犹疑,直白地表露自己的想法,“便是以信汇行的信誉来代替商户的信誉。“
”星沈是想卖家发货后,由信汇行先行垫付货款。”
星沈眼眸一亮,望着许月落,“正是。“
这次发问的变成了顾劼,“这样好是好,可是如此一来,买家若不去赎单,岂不是风险都在信汇行身上,他们肯吃那个亏?“
星沈一笑,“自然不是单如此,卖家若要取得信汇行的付款,首先要买家前往信汇行开证,其次,买家须在此处信汇行开户,开户金额不得少于此笔交易额,这样一来,若买家不去赎单,信汇行可自行扣除买方账户中的前款。当然,若此时买方无力赎单,亦可要求信汇行自动扣除。“
”这样一来,银庄岂不是没了生意。“
”非也,信汇行存储给百分之七的利率,银庄给百分之十二,自然不会影响钱庄的生意,只是商人若要从事海上生意,就必须把钱转一部分进信汇行,待此桩生意了结,商户可自行将钱财转出,三个月内的统一按百分之三的利,此后每延长存储一个月都增长百分之一的利,直到百分之七,便不再增长。信汇行本来也不靠这个赚钱,他们赚的是做生意的手续费,想来这样生意能做成,他们才有得钱赚
喜欢倒伏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倒伏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