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春

千一目

首页 >> 折枝春 >> 折枝春全文阅读(目录)

两相比较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跪了下来。

    官员中流传一句话:青衫怕着绿,着绿怕绯衣,绯衣怕紫袍。可有人添了后半句:紫袍近黄裳,偏怕红衣白马阎罗王。指的就是这位安昭殿下了。

    李长安贵为二公主,虽不为皇后所出,宫里也是出了名的宠她。母族尽为开国功臣,舅氏双双殉国。李长安承谢家武风,十四岁开始随军出征。年纪虽轻却战功赫赫,作战无往不利,因此还被北狄取了个诨号:乌札里。意为天神手里最锋利的剑。

    若她只是把利剑就罢了。可谁人不知她嗜血成性,嚣张跋扈,向来目中无人,视命如草。

    梁历十六年,李长安第一次任主将伐北,得胜归朝。大殿上她向皇帝请命再战,并要兵马粮草。一位老言官却跳将出来,骂她身为公主抛头露面,不守礼法。她当场向皇帝求剑一用,然后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中向老言官走去,直接割了他的舌头。满堂震惊,皇帝却也只是做样子罚了她三月俸禄,禁足七日。可第三日边疆告急,竟然就放她去北边继续“禁足”了。

    这一战,李长安果不其然大获全胜,回朝时就封了“安昭”的号,食邑增到一万户。而她此后也干脆坐实自己“不守礼法”的罪行。明明官服鱼袋都是皇帝越级赏的“赐紫”,却只穿那身红衣,令人见之丧胆。没人敢模仿她的衣着,那身打扮就是一种警示。

    今年春时,原户部尚书被人举发贪污。事关重大,皇帝亲自去审,带上了李长安。那尚书知本就难保九族,不肯好好交代,就出言骂了皇帝几句。皇帝还没说什么呢,安昭却当场挖了他的双髌:“既然有案。耳需听,目视明,口应言,手执笔。幸而腿没什么用处,见谅。”在原户部尚书撕心裂肺的尖叫咒骂声中,人人都明白过来:李长安就是皇帝身边一个疯子。

    不入鞘的剑、爪牙锋利的恶犬、地府来的阎王。

    此刻这位活阎王就站在张至善的公堂门口。阳光悄然移了位,投射在她脸上,形成一条分界线。半边昏暗,半边惨白。

    既然她能够挖去穿紫袍的双髌而不被责怪,那杀掉穿紫袍的也理所当然吧。张至善想着,脸色也难看几分,也不捂着还在流血的手腕,缓缓站起,行再拜稽首礼。跪地低头,喉头干涩地滚了两下,才能讲出话来:“臣,拜见安昭殿下。殿下千岁安康。”

    传闻中最不守礼法的安昭殿下扫他一眼:“免礼。”

    可张至善早已站不起来。终于判刑,明知难逃一死反而有些释然。张至善抬头看向门外,官府的大门已经关上,侍卫全都被塞上嘴,由几个墨蓝衣服的守卫捆上守着。

    室外阳光正好,有人在阳光下无声挣扎,有人在阳光下勒紧绳结,有人在集市叫卖萝卜。有人迎着斜斜投进来施舍他的阳光,不禁展开一个微笑:“殿下,你说今日的阳光多好啊。”

    李长安没有回应他。而凌愿悄咪咪地闪到她身后,抱怨着:“来这么晚,吓死我了。”

    “…见谅。”

    张至善眼中有泪,却也不再害怕:“你说安阳今日出太阳了吗?我回故乡埋葬的话,会被乡人唾弃吧。”

    李长安淡淡开口:“谁说你会死了?”

    !张至善心内一惊,又很快归于平寂:“殿下,别打趣将死之人了吧。”

    李长安没什么声音波动地一件件数着张至善的功绩:“梁历十年,水患,张知府率官民引流修坝,治之;梁历十二年,灾荒,张知府开粮仓,亲为灾民盛粥;梁历十三年,张知府新开学宫,收学子千人;梁历十四年,张知府降官税;同年,兰台推行官府借青苗与民…”

    明明是功绩,张至善听着像是被针扎:“殿下,别说了,别说了。求你。再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别说了。”

    “本宫的意思。”李长安走到张至善面前,抛下一枚刻“安昭”字样的金符,“张知府是个人才,坐这个位置,干的不错。”

    张至善有点不明所以了,难道李长安大费周章不是为了来杀他,只是夸他几句?还赏他金符?

    李长安面上冷冷的看不出情绪,说出的话却惊天动地:“既然他也姓李,本宫也姓李。”

    张至善脑子一下就炸开了。

喜欢折枝春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折枝春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