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还准备说什么,邱智仁止住他:“你们老总不只是有节约的美德,最值得敬佩的是一心为公,毫不利己。这一点不光你们器材厂的职工知道,我们厂职工也都知道。”
“周总,还记得吧,你刚担任厂长时的就职演说,有这么一句,
古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现在当官不是人民的‘主’,而是人民的‘仆’,应该是‘当官不为民谋利,不如仍去扫垃圾’。这段话,我们熟得都能当歌唱了。”
周亚平听人当面奉承,浑身不自在,赶忙把话岔开:“邱总,刚才看到你与餐厅经理很熟,你们是常客?”
“是的,比较重要的客人我们都是在这里接待。昨天就在这里宴请了一位国字号的,曾经主导广东改革开放的老首长。” 邱智仁不经意地说,“这位老领导和夫人住在深圳很长时间了,我在部队的一个老战友是他的生活秘书,因此,我和他们经常见面。”
这顿“粉丝”宴后,没过多久,邱智仁应邀拜访了“登云”公司。
礼尚往来,周亚平准备宴请邱智仁,他征求意见:“邱总,我们都是老乡加朋友,不来虚的,你想吃什么自己决定,是吃海鲜,还是粤菜,还是潮州菜,或者还是吃‘粉丝’?”
邱智仁笑得合不拢嘴:“别客气,不吃‘粉丝’,也不吃其它菜,今天我们吃家乡菜,找家湘菜馆怎么样?”
“为我们省钱?”周亚平打趣。
“真不是!其实,吃那些都是为了应酬,吃湘菜才是最舒服的。”
与邱智仁相遇,使周亚平在特区多了一位真心相待的朋友。
在特区创业3年了,工作上再困难,周亚平都可以挺过去,但生活上像流浪汉一样,却实在难熬。每天下班回来,不是在路边小摊上打碗盒饭,就是米粉店里吃碗河粉。回到宿舍,一个人冷冷清清,十分孤寂。
前面说过,“登云”公司由3家公司组成,除了外资方“登字集团”,中资方里还有一家本地的信息企业,这家企业来头不小,当时属于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公司方担任“登云”公司董事的张瑜玲知道周亚平的情况后,极为同情,她想办法说服了该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老总,帮周亚平太太争取了一个编制内调动指标,准备把沈珍钰调到深圳,解决一家分居的难题。
在沈珍钰母子将要来到深圳之前,周亚平到处寻租住宅,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地方。邱智仁知道后,问周亚平对住房有什么要求,周亚平告诉他,其它倒无所谓,主要是地点必须离沈珍钰将来工作的公司近一点,上下班方便。于是,邱智仁按此在他自己家附近选了一处住宅,电话告知周亚平,让他前来察看是否满意。
在房主张先生的带领下,周、邱二人来到了城中村里的一栋6层楼房前,这就是深圳早期常见的“农民房”。
据邱智仁介绍,张先生也是周、邱二人的老乡。他悄悄告诉周亚平,这位张先生,运气好得出奇。从家乡长沙县当兵入伍后,部队一直驻守在宝安县,这家伙不安本分,和驻地一家老百姓的姑娘私下谈恋爱,等到退伍时,就留在了宝安,入赘了那家农户。他的战友当时都嘲笑他太傻,退伍时大城市不去,偏偏留在一个鸟不拉屎的穷地方,娶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妞。到现在,他们才知道,这傻人有傻福。如今,深圳已由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在向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张先生也已经成了这家的户主,他和当地的农户一样,在自留地上盖了三栋6层住宅楼,每个月光收租金就是十几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财主。
三楼302号,就是准备租给周亚平的住房。三人进到屋内,周亚平四处观看,张先生一个人在念叨:“两房一厅租金这么低,我这还是第一次,要不是老邱是好朋友,要不是周先生你也是我老乡,这是不可能的。”
房间都是粗装修,说不上好,但也说得过去,该有的都有,主要是性价比不错。周亚平止住房东的唠叨:“行了,谢谢张老板,谢谢老乡的照顾。就定这一套了,今天就把合同签了吧。”
一切准备妥当,周亚平的太太沈珍钰和女儿萌梦从家乡来到了深圳,一家人终于在特区团圆了。
沈珍钰上班的公司离家不远,她都懒得去坐公交车,每天走路上下班。周亚平的公司离市区很远,每天必须开车上下班。好在从公司买进人货两用车时开始,周亚平就慢慢学会了开车,现在每天可以开着“皇冠”车上下班,路程虽远,倒也不太为难。
说起学习驾车,也有一段插曲。
前面提到的“登云”一家供应商的老板吴树慧,就是介绍周亚平购买二手“皇冠”车的那位。这位仁兄,待人宽厚诚恳,大方热情,深得周亚平的欣赏,两人逐渐从买卖关系混成了朋友关系。有一次,周亚平有要事要出门,此时小白又不在厂内,急得直跳。刚好吴树慧来厂送货,马上二话不说,载了周亚平就去办事。
事后周亚平
喜欢前路漫漫,心路茫茫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前路漫漫,心路茫茫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