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裁缝日志

朽月十五

首页 >> 江南裁缝日志 >> 江南裁缝日志全文阅读(目录)

第 2 章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一声,温度大概到一百二十。

    她梦里的东西还要日夜苦练,才能靠听声辩温度,等水泡变得细密,有了叽咕声,那就往上升了十度,是熨麻布最好的温度。

    林秀水谨慎得很,这温度她得在小布上先试一遍,再放到麻布上,平熨不拉扯。

    只听噗噗噗的声响里,原本那皱巴巴的麻布,在熨斗下逐渐变得极为平整。

    反熨再正面平烫,那麻布都像是生了光泽感。

    林秀水熨布一气呵成,加炭减炭,刮熨刷水,没有停顿,仿佛眨眼间那布就自个儿服帖了。

    “从临安城来的?你在帐设司做过活?”

    顾娘子这才细细打量她。

    姨母叫她出门就说是桑桥渡的人,怕别人笑话她,可林秀水才不怕,她将熨斗放在空炉子上,蹲在那抬头道:“从上林塘来的,没去过帐设司。”

    临安的四司六局她是知道的,帐设司专管张盖帷幕、桌布、门帘、屏风等物,自然要有人手熨烫。

    小春娥心直口快:“怎么会,上林塘种稻的,米行里多是你们那出的米,应该往米行里去才是。”

    正经人家种稻能出两三石,林秀水一亩地出一石,那还是肥田,她也不大分得清米好坏,除非煮熟了叫她吃一口。

    林秀水就说:“我没那本事。”

    “那你这熨布本事呢?”顾娘子追问。

    林秀水跟她如实说了,不管是铁熨斗,还是铜制的,她都买不起,便去问人家富户家要不要熨布,还熨坏过一些布料,赔了几笔钱。

    她熨了两年,对各种布料自然也摸清楚了脾性。

    顾娘子又细说了工钱,便道:“这会儿天色晚了,你明日辰时边上过来。”

    这话的意思已然明了,林秀水欣喜,却不急着走,要把布理了,炭夹到炭火甏(bèng)儿里,剪子放好,将木桌收拾齐整了再走。

    一出了门,林秀水搓搓手里的汗,又摸摸脸,才露出小小的笑。

    今日天色不好,像湿柴熏出来的烟,风刮不散,人都步履匆匆,闪眼而过。王月兰赶过来,问她今日怎么样,林秀水说:“回去就能宰鸡的好。”

    她看外头的水,只觉得桑青镇的水真好,很肥,都似飘着油花。

    “有说月钱多少没,领到了你再想着吃,”王月兰要务实得多。

    林秀水伸出一根手指头,“说是有一贯。”

    不过这没到她手里的钱算她的吗,当然不算。

    “足陌的,是十十钱吧?”

    “足的,”林秀水问清了,“有一千个铜板,不按省陌七百七的算。”

    宋朝货币混乱,各行有各行的算法,一贯钱有七百七的,有六百八的,算也算不明白。

    王月兰在染肆里染蓝布,一月不歇,烧火煮料搅布,也才足额两贯多些。

    这里除了水不要钱,其他都要用钱,住的屋子得还债,两三贯也不经花。

    王月兰面上有了笑,她又说:“先做几日瞧瞧,实在不好,再寻旁的出路。”

    两人走路回去,王月兰带着林秀水认路,七拐八拐走了很多歪路。

    桑青镇实在大,镇中有九坊三十六巷,河流遍布,路上人多繁杂,桥上摆浮铺,街上货物侵街。

    路不好走,王月兰还踢到人家木架,拉扯间一顿纠缠,她一路走都在气愤,“早晚上街道司去,东西全给你们罚没了。”

    气完又带林秀水去买肉铺里不算新鲜的大骨,黄昏这个点卖的很便宜,只要五文,王月兰要拿回去,先炖骨头汤,再把骨头捞出来和米一起煮,或者是拿髓骨焖饭。

    桑青镇的人爱这样吃,管这叫大骨饭和石髓饭,又省油又省菜,还省米。

    最省胃口,因为很油很腥。

    林秀水吃了小半碗,如鲠在喉,小荷挖一勺又一勺,吃得香喷喷,小孩没吃过好东西。

    到了转日,林秀水早早醒了,瑟缩着脖子摸黑找衣裳,这天比上林塘还冷,床上的被子像铁,褥子是要融化的冰,湿黏黏的。

    她冬天里过得一点不体面,到了这里又为了一点体面,将贴补绣的衣裳塞在最里,再穿绣了白花的旧蓝袄子,还在前几日用淘米水浆洗的,便不大皱巴巴,跟用熨斗初初熨了一遍似的。

    没发冠和簪子,扎了发髻也要采朵野花簪上,涂抹黑油膏,细细看一番,要叫自己瞧着干净。

    她下了楼,王月兰从鸡窝里摸出个鸡蛋,“你这鸡不孬,下的这蛋给你吃。”

    林秀水先应下,喝了栗米粥,洗涮碗筷,将鸡蛋往桌上一放,跑到门边才说:“我不爱吃,给小荷吃。”

    “姨,我晌午不回来吃,那边有饭吃。”

    她出了门,还是不大识路,跟巷子里的人碰见,匆匆问好,跑着去的,到了铺子里仍旧熨细麻布。

    顾娘子点点桌子说:“要得急,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南裁缝日志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江南裁缝日志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