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花日绯

首页 >> 新皇后,新思想 >> 新皇后,新思想全文阅读(目录)

第 1 章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本能弯腰低头捏嗓子,腰系红绸的婢女喜娘们如潮水般涌入,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潘妤都不记得有几个人想把手伸进她嘴里,只知道喉咙火烧般的疼,想呕吐,五脏六腑都跟着翻涌,痛苦窒息的感觉让潘妤以为自己刚穿过来就要嗝屁了。

    所幸在最后关头,闯入喜房的那位管事嬷嬷经验丰富动作灵活,排山倒海般把围在潘妤周围的人推开,徒手把卡在潘妤喉咙口的金铃铛给生生抠了出来。

    清液混着血水被潘妤呕出,最后也不知是缺氧还是体力不支,潘妤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她人依旧在喜房中,紫檀床边坐着一位锦衣华服风韵犹存的美貌妇人,正用帕子拭泪。

    潘妤认出她是原主的母亲崔氏,清河出身的名门闺秀,一朝嫁入潘家,为现任的潘氏家主,也就是潘妤的父亲潘远山,生了一子三女,潘妤是崔氏最小的女儿,也是最后一个。

    生下潘妤之后,崔氏就被断言再不能生育,因此崔氏对潘妤自小宠爱,脑中闪过那些母女朝夕相处时的慈爱温馨画面,潘妤艳羡不已。

    现代的潘妤是孤儿,从小孤儿院长大,原本登记的名字叫潘余,多余的余,在她读书懂事后才求院长为她改了个同音‘妤’字。

    从没体验过母爱的心,竟然在认出崔氏的一刻共情了,好像她真的在这个世界被她的母亲爱了十六年。

    “阿……”

    潘妤代入身份,想唤母亲,谁知喉咙疼得冒火,声音也嘶哑得不行。

    “妤儿别说话,大夫说你喉咙伤得不轻,须得好生将养。”

    崔氏高髻典雅,馨香宜人,俯下身说话时潘妤看到她双目红肿,应是为自己哭了很久。

    “你这又是何苦,三番五次作践自己,他们又岂会因此改变主意?便是你死了,还有娆姐儿、锦姐儿顶上,于他们都是一样。”

    崔氏满目慈爱,恨不得替爱女受苦。

    潘妤捋了捋崔氏的话,她口中的‘他们’,指的应该是以她父亲潘远山为首的潘家的男人们。

    对他们而言,送家里哪个女孩儿入宫都一样。

    潘妤的记忆中,原身女主不甘命运,先绝食、后上吊,可这两回都没成功,那潘妤是怎么过来的?

    对了,针!

    潘妤脑中留存着原主以针刺心脏穴位的记忆,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原主是用针自尽的。

    崔氏不断垂泪,悲伤肉眼可见的大,潘妤本不想打断她的情绪,但肚子实在饿,就拉了拉崔氏的衣袖,指了指自己肚子,用嘴型比了个‘饿’字。

    崔氏先是一愣,然后简直惊喜:

    “我儿是饿了吗?太好了!兰乔!兰乔!快拿些吃食进来,女郎饿了。”

    潘妤两三日未曾进食,突然知晓饿了,崔氏跟怕她反悔似的,连声吩咐外面伺候的人快着些。

    兰乔嬷嬷亲自端着刚熬好的米糊进来,她是崔氏的陪嫁,一辈子没嫁人,三十岁时自己盘了发髻,留在崔氏身边当管事嬷嬷,是崔氏最信赖的人之一。

    徒手把潘妤喉咙里的金铃铛抠出来的也正是这位勇士。

    潘妤的喉咙说话都疼,吃东西自然更疼,但她真的快饿死了,在饿死和疼之间,她果断选择了后者。

    两碗米糊下肚,潘妤才觉得自己从现代穿来的魂魄真正与这具身躯贴合下来。

    明日潘妤便要启程去盛京完婚,盛京宫廷来的迎亲使者早在七八日前就在潘府别苑歇下,这桩婚事迫在眉睫。

    潘妤既然穿来,那这件事自然就落在她头上,除了死,好像也没别的推拒之法。

    当晚崔氏陪着女儿入眠,母女俩泪眼婆娑话离别。

    当然‘泪眼’和‘话离别’都是崔氏,潘妤庆幸伤了喉咙,只需要听着就好,不然母女面对面说话,潘妤还没进入角色,在崔氏这个亲妈面前很可能会露馅儿,到时婚没结成,再把她当妖孽给烧了可咋整。

    崔氏这个人无疑是爱孩子的,所以潘妤才得以在崔氏身边长大,亲自抚育小女儿这件事是崔氏为数不多与潘家争取来的权利。

    因为崔氏性情绵软,虽出身名门,却无魄力无决断,名义上是潘家主母,却被留在汝阳奉养老人、祖宅维整、节气祭事等,实际盛京潘家的中馈是二房夫人安氏在那里把持。

    对潘家而言,崔氏像是一尊名贵的瓷器,受呵护,却无人在意她的想法。

    潘妤是崔氏第四个孩子,但她的大兄和大姊却都已经逝去,唯有一个二姊被家族嫁去淮南王府顶替已故大姊淮南王妃的位置。

    大女儿在夫家难产去世后,同年就让二女儿顶替她嫁给了姐夫,生怕王妃之位旁落,足见在这样的家族眼中,女子的幸福与性命都比不上家族利益。

    大姊去世,二姊给姐夫续弦,三女潘妤成了潘家大房仅剩的未嫁嫡女,所以入宫为后的资格才落在她的身上。

    潘家女入宫为后,此事早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新皇后,新思想请大家收藏:(m.mingyutales.com)新皇后,新思想明隅传奇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